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以诚意、信心、决心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充分展示中国谋发展、诤献鳌⒏涸鹑蔚拇蠊形象那一幕至今还让人们记忆、思考。温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总讲话中的这四个最其背后有着中国经济的支持、有着中国企业的支持、更有着全中国人民的支持。
一、低碳公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低碳公关是时代要求
我们常说的低碳经济是指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配合人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低碳经济运行模式的首要条件是要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这是个观念问题,即你是否认识到、理解到低碳经济的对人类、对未来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认为低碳是政府、是社会的事情和责任,与我无关,这样的企疽欢ɑ嵩庵鹿众的唾弃而使之没有市场、没有未来。
一个企业在发展中,低碳经济镜吞脊关并向而行,低碳公关是一个企业以低碳经济作为建立基础,通过品牌设计、形象构建而实现的形象再造工程。在这个形象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其基础条件是,在知识经济的支撑下,通过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所能给消费过程(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带窘谑∧茉础⒓跎倥欧拧⒈;せ肪车暮么ΑU馐鞘贝的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行为至关重要,一个不注重低碳经济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一个制造污染的企业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价值。南街村曾经是一个创造经济价值最高的亿元村,也曾经是一个制造污染最大的大集团,南街村将滚滚的浓烟送到了大气层中,将黑黑的污水排进了乌江沟,结果是下游村民受害巨大、苦不堪言。这样的企业在公众的心目中不会有好的形象。人们不会允许一个利税大户长期地忽视公众的利益,绿色GDP指标体系的建构不会允许一个企业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创造经济价值。因此一个企业的形象内涵必须以绿色、生态、低碳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形象是无法塑造的。
这里我们要解释的是一个低经济与低碳公关的逻辑关系问题,低碳经济是低碳公关的条件,低碳公关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延伸,即将低碳经济延伸到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建立之中。有了低碳经济,不一定就必然有低碳公关,低碳公关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活动、是一种沟通与传播。了低碳经济,企业就具备了开展低碳公关的物质基础,有了低碳公关,企业就有了品牌、有了形象、有了未来发展的资本。
2、低碳公关是社会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必然
3国要走民族复兴之路,我们要复兴的是中国的经济。177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四分之一,182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三分之一。此后,中国的经济就进入到了百年徘徊的阶段。如果我们未来保持7%的增长,2040年中国的GDP将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再增长10年,2050年,中国的GDP将占到世3的三分之一。不过比例与历史相同,但内涵却大不一样,未来的GDP一定以绿色、环保、低碳作为衡量的标准。
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领先了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的“钱学森之问”。
一个企业要开展低碳公关活动,首先就要实现技术、设备及工艺上的低Щ。低碳经济的基础是与之相关的低碳技术,如果没有先进节能的技术工艺为引导,就难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而先进节能的技术工艺则以知识的创造为先导。人们知道,家庭小汽车出行不是一种低碳的方式,但比亚迪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能源的节约和排放的减少。比亚迪自2003年进军С挡业以来,一直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立志以强大的电池技术、整车研发能力以及出色的产业整合能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到今年(2010年),比亚迪初步完成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划和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比亚迪将跻身于世界汽车发展的要位
其次,低碳经济的核心还包括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企业推进低碳化进程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低碳化的内容。将低碳公关的理念灌输至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发动企业内部员工,尤其是处于生产一线的员工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从点滴做起落实企业的低碳Р理念,低碳运行理念,在此基础上监督本企业的生产是否符合环保标准,激发员工为企业低碳生产建言献策,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部的吸引力。使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两方面获得双丰收。
这里的技术与文化均是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的,没有知识的支撑就没有低碳经济,没有低碳经济,低碳公关也就无从谈起。
3、低碳公关是提升竞争力的最佳手段
对中国企业来说,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在知识与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瓶颈,但是面对低碳化浪潮,中国企业已难以置身事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鼓-,更需要企业的率先推行。在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全球性浪潮下,中国的企业只有尽早实施低碳化,才能占据先机。
远大是低碳发展的先锋,在早期的远大发展中他们埋头搞技术,更早地走上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尽管产品的销路好,老客户忠诚度高,但新客户很难获取。因此,一提起新客户,远大的老总张跃就感头痛,一是新客户对远大提供的产品技术不了解,二是远大中央空调的价格居高不下,新客户不愿意接受。在没有低碳公关手段支撑的条件下,远大走过了创业和初期发展的历史。
2005年8月13日上午10点,温总理来到了远大城,与总理随行的有中央各部委的要员,更有诸多的媒体人士。自然这是一次最好的公关活动机会,因为总理对远大发展低碳经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总理说“远大非电空调就是循环经济。 们搞循环经济,讲节约型社会,就是要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远大的发展之路和向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不仅赢得了总理的赞赏,更赢得了世界的市场。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美国的奥斯汀商业区、巴塞罗那的世界文化论坛,很多很多的世界重要场馆均使用远大空调。总裁张跃作为联合国环 署可持续建筑及建造促进会副主席,他的绿色低碳观念深深地影响着远大的企业文化。
远大一直是全球销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非电空调制造企业。成立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推动节能、环保。他们开发的非电中央空调全部采用独创技术,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远大的口号是“我们保护生命”,远大希望用方便健康的空气品质产品让人类多活30年,用实用的空调通风产品和建筑节能技术使用户节能70%以上,以降低能源使用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地球暖化。
远大是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为世博园提供节能环保、可靠舒适的中央空调。去过世博会的朋友都知道,在世博园的各个场馆中,你看不到空调的运转,却感受到了舒适的环境,这就是远大的贡献。远大赢得了世界市场,更赢得了社会公众和所有客户的信任。
在非电中央空调产业,世界上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远大相提并论,在这个领域,远大拥有着“特权”,包括“产品标准的制定权”、“市场定价权”,“特许经营授予权”等。这就是远大的竞争力。
4、低碳公关是企业赢得机遇的最重要武器
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在竞S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势必是更适应低碳经济的企业,是具有和国际高水平企业同台竞技、竞争的有实力的企业。因为机遇从来都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企业。
2009年12月,赴全球气候变化峰会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在哥本哈根论坛上发表了“我们的希望与承诺———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表达了中国企业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与态度。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低碳意识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低碳实践,不仅有助于改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形象,也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消极应对的企业较多地关注可能付出的经济代价,而积极探索的企业更关注新的商业机会。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在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斯特恩报告》中指出,全球低碳能源产品和服务D市场价值到2050年之后至少为年均5000亿美元。
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市场由谁来主宰D由谁来获取,他的权力一定与低碳、绿色、环保、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相关。世博会的需求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远大赢得了世博会的认可,因为远大是低碳经济;2008年奥运会的需求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北京富亚涂料赢得了给鸟巢上色的机会,因为富亚涂料在近乎苛刻的国际奥委会对建筑D料的要求之下,以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环保涂料赢得了这样一个殊荣和机遇。我们知道富亚涂料曾经以“老板喝涂料”的公关活动而著称。
世界的发展一定要伴随着更大的市场需求,赢得市场机遇的企业一定是有准备、有技术、能够创造低碳、环保,并赢得公众信赖的企业。
二、低碳公关的困境与出路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第一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弗里德曼也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获取利润,照章纳税和回报股东”。然而,随着一些大公司因不道德、非低碳行为而导致破产,如通用汽车的破产保护,奔驰、宝马、沃尔沃等豪门望族的改嫁,管理学家和管理者开始转变态度,主张“企业生存是第一目标”。没有生命哪有市场,没有市场哪有效益,没有效益哪有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低碳经济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和自然人一样,被视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一般认为,一个对社会发展负责的公司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这是因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以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这是一个品牌逻辑定律,既能够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一定有良好的品牌基础(技术、产品与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效应(给消费者和用户带来消费者剩余和品牌价值),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给生产经营者带来生产者剩余)。
然而,同样需要仔细鉴别的是,“低碳”究竟是事实上融入到了企业的生产中,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前者使企业真正步入到了低碳经济的行列,而后者则被称为是公关姿态,或者说是概念炒作。低碳公关究竟是“姿态”,还是依据事实开展的活动,是我们每个公关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低碳公关之困”。这一困境与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直接相觥
目前,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开展低碳工程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
其一,从企业的角度说,减少废气、废料排放无疑需要加大对环保设备的投资,这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消化增加的成本方法有限:要么提高管理水平,内部消化;要么提高产品售价,外部消化。否则,企业将面临利润的降低甚至亏损的风险。这种状况中小企业很难承受,甚至生死攸关,这样的企业确实无法开展低碳公关运动。
其二,如果企业在生产阶段实施“低碳”工程,如何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和认同呢?这是低碳公关的关键环节。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很多消费者对于生产环节是不熟悉的。正所谓“低碳”工程静悄悄,企业费力不讨好。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来说是否还有积极性来推动“低碳”工程,没有低碳工程又何谈低碳公关。
从最终消费者的角度说,如果“低碳”产品的售价比“高碳”产品高,而质量上又没有差异,如油电混合动力车和汽油车对于消费者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油电混合动力车会节省汽油支出,但以20年的最常使用年限来计算,如果一年节油2000元,与车价超出汽油车20万人民币来计算,10年消费者就要为油电混合动力车多支出30000元,20年多支出60000元,试问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买单?我国的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能力并不强,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对性价比的推崇将使部分消费者将“低碳”放在较低的考虑顺序上。更重要的是,在一个虚假广告随处可见,概念炒作屡见不鲜的时代,如何鉴别“低碳”产品将是一道令众多消费者头疼的问题。为此,公关是否能承担起“低碳”卫士的角色,是我们每个公关人所应该回答的问题。
而对于新兴产业和新生企业来说,上述的“低碳公关之困”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新兴产业和新生企业从母腹中就孕育了“低碳经济的生命”,或者他们天然就是为低碳经济而生,如前面提到的远大、比亚迪、富亚等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开展“低碳公关”运动有着强大的支撑力和经济价值。低碳公关应该为这样的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推动低碳经济步入高水准的运行阶段。
三、低碳公关的未来之路
开展低碳公关运动我们身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这项运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设计其运行轨迹。第一个层面是制定低碳公关的考核标准,以标准作为衡量低碳 业是否达标的依据。这一标准和《京都议定书》指标以及哥本哈根指标不同,和中央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也不同。低碳公关考核的标准针对的对象是企业,针对企业实施低碳经济之后所达到的效果进行衡量,并通过对两个阶段各项指标的考核来对具体行业、具体企业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媒 公布排序状况,以指导消费者公众的消费选择。所针对的两个阶段,一个是生产运营过程,另一个是消费使用过程。对于前一过程一个企业是否达标,应由企业员工和社区公众来进行评判;对于后一过程企业是否达标则由用户或消费者来进行评判。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和评选,评出中国低碳 关前10名,前100名乃至前500名。这项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做好了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事。
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将“低碳公关”的事业推向社会,推向企业,让企业充分认识到“低碳公关”与“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同等重要,“低碳生产”是企业在捍卫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低碳消费”是企业在捍卫消费者权益与主张,“低碳公关”是企业在捍卫市场、品牌与未来,它所形成的功效是承担起“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的桥梁,引导企业走向更高水准的低碳发展阶段。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公共关系对企业具有一种约束效应,这是一种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效应,是一种软约束。但这种软约束能够带来刚性的市场效果和社会效果。
低碳公关是一种具有双重效益的公关,第一重效益是为企业自身创造效益,表现为市场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二重效益是为社会创造效益,表现为社会责任的担纲和对未 人类所做的贡献。双重效益造就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第二重效益最终表现为未来市场的扩大和未来市场竞争力的加强。
低碳公关是一种具有连续双过程的公关,第一重过程表现为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的低碳,包括对员工身心健康的保护,生产和经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等,南街村在这方面做得不好,雅士利在这方面做得好(集团设立节能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节能工作的日常事务,并制定了 《能源管理控制程序》、《能源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节能监察管理,完善节能相关标准与制度体系);第二重过程表现为在企业外部,即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给客户、消费者在生产使用和消费使用过程中的低碳。远大、比亚迪、富亚涂料均是这一重过程的典范。
以上两方面均是低碳公关双重效益的基础条件。⒏龉程的序列表现首先是自己低碳;其次是给他人带来低碳;再其次是为后人带来低碳,保持生态的平衡,让子孙们认识动物、认识植被,认识世界上的万物,这就是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最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倡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融入其中。在此我们倡议,我们每个公关人都以公关人所特有的敏锐洞察力与才智创造力为中国低碳公关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创造价值。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