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伟大号召。一时间,总书记铿锵有力的“金句”广为流传,并迅速成为中国人民保护长江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5年来,长江的水一天天变清了,两岸的山慢慢变绿了,长江的生态保护得到全面落实,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保护长江的伟大壮举中,沿江许多化工企业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留下值得书写的一笔。
保护长江,化工是献力者。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经济带,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沿江化工企业中有的自我变革主动转型、有的配合规划异地搬迁、有的壮士断腕关停退出。不少化工企业的干部员工亲手将自己建设了多年的装置拆除,虽有不舍,却也心甘。据统计,仅在2019年,沿江11省市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958家,其中包括位于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线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企业44家。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部分化工企业的牺牲,换来的是更大的时代价值,化工行业用实际行动对这个必答题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保护长江,化工也是受益者。发展化工离不开丰富的水资源,因此,化工企业依水而建就成为必然。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是化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化工企业无疑也是受益者。例如长江边上的湖北兴发集团,在搬迁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成功开发了草甘膦原药、制剂、水剂等系列产品,将草甘膦产能规模提升到国内第一、世界第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兴发集团借搬迁之机围绕高技术、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等项目进行布局,生产的电子级磷酸、硫酸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实,和这些企业有着相同经历的沿江化工企业还有很多。有的企业异地搬迁后,主导产品产能翻了几倍;有的企业用新技术构筑本质安全防线,使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有的地方把化工企业“搬改关转”作为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化工产业由此进入精细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保护长江,化企任重道远。应该看到,我国保护长江行动还在向纵深发展,随着《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对长江的保护力度会越来越大。《长江保护法》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进一步强调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今后还将有一些化工企业面临考验。例如《长江保护法》明确规定,要加快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推动绿色发展的相关规定。还会有许多化工企业也将积极投身保护长江的行动之中,并在过程中实现新的跨越。
生态优先,让长江永葆生机活力;绿色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未来我们仍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如此,置身其中的化工企业,也将成为引领我国化工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