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当前,工业能耗快速反弹,对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CCIN记者在采访中,却听到一些推广适用节能减排技术的服务商大念苦经:一些企业存在着的“潜规则”阻碍着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推广。
山东潍坊生建集团发明了用于压缩机上的SL润滑油抗磨修复剂。加入这种修复剂后,会使压缩机气缸长时间不磨损,提高气阀、活塞环和填料的可靠性,并已经过了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检验,效果很好。而当发明人周震贤背着样品到山东另一家化工企业去推广时,对方却明显不合作,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试验结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凳枪家一类科研院所,50多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类重大装备攻关课题。而他们在推广节能减排设备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该院的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陈向东向CCIN记者介绍,他们帮河北一家化肥企业设计制作了一套节能型压缩机气阀。与企业经营者多次荡ゲ⒔樯芰思际跆氐愫螅得到了企业的认可,经过试用效果也挺好。可研究院的人员一离开,车间的人就说气阀坏了,而且接连出现不该出现的损坏现象。
后经业内人士指点,他们才知晓,新技术的应用触及了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潜规则”。
一台7M50氮氢压缩机一年需要消耗压缩机油10吨左右,活塞环、填料、缸套、活塞等配件费用一年下来也需要17万~20万元。采用新技术后,润滑油采购量降低了,压缩机配件消耗减少,却断了某些人在采购当中已经搭好的“财路”。周震贤介绍,添加这种润滑油抗磨修复剂能使压缩机油的耗油量降低30%以上,配件费用一年也能节省10万元。自己“灰色收入”即将受到损害时,当事人必然会阻拦,这种现象成为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打破这种潜规则很难!”周震贤感叹道。“如果用了节能型的气阀,气阀不仅用得少了,而且供应商也换了。”陈向东也说。
据了解,压缩机电耗在Щ工、石化等行业所占电耗比重很大,像氮氢压缩机的耗电占合成氨电耗的70%左右。一台7M50氮氢压缩机一年的电费就是3800万元。刚成立的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贾晓枫指出:“今后压缩机节能的方向是系统节能、使用过程节能,压缩机节电潜力主要在气阀、活塞环、填料、冷却与润滑是否处在最佳状态,以及系统管网的跑冒滴漏。如果不在这些方面进一步优化,很难挖掘节电的潜力。”
然而,由于“潜规则”的存在,虽然引进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但因生产负责人阻拦,却往往难以引进。同时,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习惯了相互配套的技术和产品,不愿意更换,怕更换后万一出现问题会影响生产的稳定。这样,企业的决策者就更容易被那些阻拦技术更新的人所左右。
其他节水、节电、节狻⒔诿旱南冉适用的减排技术也都遇到过类似的“潜规则”。“要进入一个企业很难!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公关’。”不少服务商都这样感慨。
从事节能环保服务的业内人士认为,对企业来讲,消除“潜规则”的关键就在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标杆管理。要推行阳光采购,规范招标,根除“潜规则”存在的土壤,采购的各个环节都应接受监事部门的监督。同时,企业要定期结合行业内的先进水平修订自己的节能减排目标,并将能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生产单元,让各个岗位都有节能减排的压力和动力。企业的经营者也应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推动企业所用设备、产品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