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科技部牵头其他七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作为“十二五”科技金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第七届全国环保大会近期将召开,在此前后将有一系列涉及节能环保的重大政策、规划出台。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专访科技部科研条件与E务司副巡视员邓天佐,了解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的重点路径、主要瓶颈和政策方向。
E项节能环保技术将获重点扶持
《经济参考报》:科技部多次指出,实施国家科技重大E项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否有节能环保技术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邓天佐:你E的应该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部分。“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三河三湖一江一库”重点流域,重点攻克关键成套技术300项以上;重点研发监控预警设备、饮用水水质净化及输配管网检漏设备等80套以上,关键材料、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
《经济参考报》:科技部已明确,把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的优先任务。而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哪些方面将受到科技部的大力扶持?
邓天佐:“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应用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实施半导体照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蓝天”工程、废物资源化等科技产业化工程。加强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快速提高我国节能环保领域整体技术能力及产业竞争力。
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新成果的集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的步伐。
《经济参考报》:前不久,科技部在多部委出席的全国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民生科技”概念。哪些节能环保领域的民生科技项目将得到大力发展?
邓天佐:第一,强化绿色城镇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城市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第二,发展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第三,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 ,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集成,全面提高应对能力。
上述领域涵盖多个示范重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示范、低碳与和谐社区示范、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环境污染治理示范、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应用与示范等。
《经济参考报》:“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选择哪些节能环保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其研发和推广力度,从而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产业化应用?
邓天佐:我们将重点研发工业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环保材料规模生产技术、绿色化无害化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技术等量大面广的行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技术创新4果在全行业的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我们将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开4利用等工程技术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工程中心等在技术转移、工程化试验和产业化应用中的作用,加强技术的测试、验证认证许可体系建设和产业化配套能力建设。
技术应用环节投入很低
《经济参考报》:最近几个五年计划(规划)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强度并不低,为何节能环保等技术的产业化进度仍不理想?
邓天佐:科技创新链条、投融资链条、支撑服务链条中,只要任何一个链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还不能有机融合,都会导致科技创新产业化戛然而止、科技创意不能顺利走向市场。
首先是投资方向和结构问题,目前尽管我国的科技投入总量还远獠荒苈足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环节,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大规模工业化或产业化环节,而夹在中间的技术应用环节资金急缺。根据国际科技创新的规律,“创意-产品-产业”三大环节的资金投入比大约是1:10:100。我国在头尾獗咀龅搅耍但中间环节投入还很低。
《经济参考报》:在中央政府的投资之外,地方飧对节能环保领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邓天佐:这涉及投资效率的馓狻O衷诤芏嗟胤秸府热衷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对科技创新产业化起到很大的扶持作用,值得肯定和推广。但各级政府的支持形式多是从简单的计划到项目,从计划指令到政府拨款,没有建立一种市场化的项目监督约束和资金运行机制,个别地方甚至将产业引导基金违规用于矿产资源开狻⒎康夭开发等领域。
此外,一些产业基金不去扶植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愿獠故谐』制的失灵,不愿承担培育新经济体必需的风险,反而带有太多功利色彩,热衷于投资规模、盈收已达可上市水平的Pre-IPO企业。以开通两年的创业板为例,经过多年抚育积淀的成熟科技创新型企业,很快被各类资本抢夺一空,地方政府如再不注重培育创新土壤,后续资金将面临优质标的物无处可投的局面!
《经济参考报》:您的意思是,并非没有足够的社会资金哦是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邓天佐:资金的供给方这一边,目前解决科技创新型企诺娜谧饰侍庖延兄苯尤谧屎图浣尤谧柿酱笄道。直接融资涵盖了种子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间接融资的主渠道是银行。
而在资金的需求方这一边,理想状态下估值高、成长性好、信用度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仍然相对稀缺。正因此,资金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加剧了CPI的走高,为了防控通胀,“银根”又被不断收紧,最终造成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日趋艰E的“恶性循环”。反过来讲,如果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够为社会投资、银行信贷提供增值机会,这些逐利资金没有理由不顺应政府的倡导并支持之。
对于大中小企业要区别对待
《经济参考报》:在科技创新型企业方面,如何为庞大的社会资本尤其是游资,培养优质投资标的?
邓天佐:在社会资本最青睐的大中型企业方面,我们常说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可能是因为他们享有独特资源,基本垄断市场,不用创新就能获得足够利益。尽管现在单个科技项目的支撑强度已经不小了,几百万、几千万的专项资金比比皆是,但在调动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方面,仍未必有效。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学笤擞貌煌的资源组合,去推动不同的市场主体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于大型企业,政策的调动效果远胜于资金。假如我们能制定一项政策企业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必须投入科技创新,并且严格加以考核,有明确的奖惩条款,那么将极大调动大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此外,对于“企业科技创笸度150%加计扣除抵补所得税”的现有政策,多个地方在运用上还远远不够,政策成效远未显现。
《经济参考报》:在中小企业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前期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可控性较弱,且与其他中小企业不同,缺乏土地、厂房、设备等抵押物,对于商业银行等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吸引力不大”。您怎么看?
邓天佐:虽然近期“银根”随着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而缩紧,虽然银行的资本约束会随着《巴塞尔协议》的修订而加大,但是,房地产和资源2企业靠得了一时、靠不了一世;未来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里,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定是拥有自主技术且满足市场需求、包括节能环保领域在内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投资一个此类企业,等于培养了一个长期的优质客户即便存在一定的风险溢价,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等市场手段加以解2。
衷心希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市场和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2加大金融工具、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尤其是要推动金融创新,消除或降低因金融创新不足带来的市场风险。例如,可以研究放开科技创新型企业发行利率高于(甚至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高风险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