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频道]:各位网友,大家好!《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鉴全球首发式将于2010年6月11日9:30在上海世博园英国馆会议厅举行,届时人民网能源频道将对此进行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17:30]
[主持人]:各位领导T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BP中国的任亚芬。我现在很荣幸宣布《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全球首发式现在开始。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参加此次首发式的主要贵宾,今天很有幸请到了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翁华建先生;英国驻上海领馆总领事卡玛·艾伦特女士,上海交通大学副T长黄震教授;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鲁尔博士;BP中国总裁陈黎明先生。其次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许多各个政府机构和有关行业的领导和嘉宾,我就不一一做介绍了。 [10:10]
[翁华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参加《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全球首发式,在这里我仅代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这次首发式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BP世界能源统计在中国发布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中国能源行业了解全球能源市场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此次BP选择上海世博园区举行全球首发式,一方面说明中国在全球能源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契合了世博会关注人类未来发展,学习分享G蛑腔鄣闹肿印 [10:12]
[主持人]:非常感谢翁总经济师的精彩演讲,尤其他9赜谑啦┗嵩诮谀芗跖派纤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振奋。下面请BP中国总裁陈黎明先生致词。 [10:13]
[陈黎明]:尊敬的翁华建总经济师、艾伦特总领事、黄震副校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各位光临2010年BP世界能源统计全球首发式,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们借上海世博会,把我们往年只在伦敦和纽约所举行的全球首发式也放在了上海,这不仅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能源领域当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使与会者在领略世博园的风情的同时,共同来回顾全球能源发展的事态。今年是BP连续第59年发布世界能源统计,59年来,BP世界能源统计以它的信息质量、可信度以及实效性在全球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今天BP首席经济学家鲁尔博士给砻谴来了2010年BP世界能源统计的最新发现,在鲁尔博士演讲之前,我想首先谈一谈发生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正如大家所知,BP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海上勘探事故,今年4月20日,位于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了爆炸起火,事故造成11名人员的伤亡,另有17人不幸受伤,我们对罹难者的亲友格外地牵挂,此时此刻,油井的泄漏还没有彻底地制止,BP正在与有关的政府机构和业内专家密切地配合,采取措施,不遗余力地控制油气向墨西哥湾泄漏,积极进行救援井的完成,并且永久地解决这次漏油问题。同时我们也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地控制浮油,清理海面和沿矣臀鄣恼蕉罚珺P将竭尽全力降低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千方百计地恢复沿岸环境,减轻事故对当地社区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对事故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深表歉意。众所周知,能源生产和供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勘探和生产不断地进业叫碌牧煊颍能源工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将汲取并与整个行业分享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教训,从而确保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 [10:24]
[陈黎明]:回到今天的主题,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2010年BP世界能源统计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中国能源几个显著的变化。在全球能源总量下降1.1%的情况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在2009年保持了10年来年均增长8.8%的水平,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中国政府为了抵御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的发展也快于其他国家,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推动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煤炭消费增长了9.6%,高于8.7%的GDP增长。去年,中国的煤炭净进口达到1.03亿吨,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第二大煤炭进口国。中国石油消费增长保持了过去十年来年均增长6.7%的势头。2009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由上一年度的49%上升到了53%。上述形势再次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比以往付出欢嗟呐力。我们知道中国政府近年来对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非常重视,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发非化石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降低单位GDP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我想强调合作和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挑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应对。30多年来BP与中国政府、能源公司和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的合作伙郊忧亢献鳎继续为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10:29]
[主持人]:谢陈黎明先生。下面将会请出我们今天的主角,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卡鲁尔介绍2009年能源数据以及数据背后的有关情况,他的发言会有点长,所以我们已经把他的发言稿翻译成中文了,大家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在中文的本子上做一些注释,因为我们接下来会留很长的时间跟大家进行互动,可以提问。在他讲的同时,有任何问题可以先记录下来。同时我再做一个解释,今年我们《世界能源统计》这本书还会翻译,但是因为今年我们在上海也是首发,因为伦敦刚刚发了,所以我们还没有时间翻译好,我们翻译完了以后会把翻译的东西放在网上慈绻要印刷的话,由大家自己去印刷,如果你要,在网上可以下载,中文的带数据的我们翻译好了以后会放在网上,现在咱们手上拿的是鲁尔博士具体的介绍,这个信息量比以往我们翻译得量会更大,一会儿有问题大家记录下来,一会儿我们进行互动。有请鲁尔博士给我们解释能源数据背吹墓适隆 [10:30]
[克里斯托夫·鲁尔]: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尊敬的嘉宾,聪任乙感谢各位的光临,感谢来参加BP世界能源统计的中国首发,第二,我要向大家说一声早上好。第三,我也想和大家表达一下我对此次全球能源统计发布的激动心情,而且我也期待着稍后能与大家进行互动。在我正式开始演讲之前,因为这次是世界首发,所以大家手头还没有正式的书粗形姆译,这一本书其实只是一个数据的整合而已,所以大家在等待这个正式的印刷文本出来之前,大家不妨可以去BP的网站上看一下,那边的数据其实已经完全成备了,而且那边的数据更要多,而且我们可以找到五十年前的数据以及我们最新的数据。下面正式开始今年《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鉴的发布。我稍后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10:32]
[克里斯托夫·鲁尔]:2009年可以说是经济低迷的一年,也是经济试探性提前复苏的一年,全球能源需求急剧出现了下跌。当然不同的燃料,市场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一些不同的表现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更大的主题,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结构仍在急剧快速的调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期望能够赶上经合国家的水平,他们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他们能不能获得能源,能源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比很多的宏观经济指标更能展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数据已经显示,从2007年到现在,经济经历了衰退和复苏这两个主题。而且目前这个趋势也没有改变。59年以来,BP一直承着客观、严谨的态度,通过世界能源统计分析上一年的数据。今年我也一样先从去年大主题谈起,也就是经济衰退和复苏的主题,然后会给大家分别介绍每个燃料市场的表现,最后我把分析结果给大家总结. [10:37]
[克里斯托夫·鲁尔]:目前,看来全球经济已经同时进入了复苏期,就好象之前我们一起迈入衰退一样,但是这可能是一种错觉,至少从马上我们要回<的能源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其实正在发生变化。这一次是亚洲在引领全球的经济复苏。中国政府所推行的经济刺激方案对于稳定全球的需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却威胁其经济增长的前景。总之,非经合组织国家中的大国,当然最<要的是中国和印度,已经成功地避免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的出现。目前的经济复苏伴随着深层次的结构改革,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努力追赶成熟经济体的收入水平。为这一进程提供支撑的全球能源资源正在迅速进行重新分配,在2009年,其速度加快了。2009年年度数据是增长和衰退的平<值。虽然话这么说,依然反映了现象下面结构转变的力量。2009年,全球经济下降了2%。其中,经合组织国家经济下降了3.4%,而非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却增长了2.4%。 [10:38]
[克里斯托夫·鲁尔]:一次能源消费更突出表现了上述格局。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下降1.1%,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跌。按照数量统计,这是我们数据记录中自1965年以来消费量下降最大的一次。经合组织能源消费下降5%,超过其GDP的下降幅度。另一方面,非经合组织能源消费却增长了2.7%,也就是说超过了其GDP的增长幅度。分地域看,能源需求在全球各地都有所下降,唯一的例外就是中东和亚太地区,即使是能源需求地区,也低于了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 [10:39]
[克里斯托夫·鲁尔]:经合组织5%能源消费下降,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发达的30个国家去年的能源消费量低于其十年前的水平。虽然说他们的经济与10年前相比增长18%,与此同时,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增长了75%,他们的一次能源消费也增长了57%。从长期来看,这两大阵营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均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去年非经合组织的能源消费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这意味着能源强度上升了。这也是20年来第三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能源消费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能源消费分别增长了8.7%和接近7%。如果没有中国和印度对能源消费的贡献,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消费将是下降1.5%,而不是增长了将近3%,而全球能源需求也会是下降近4%,獠皇鞘导实奈颐强吹降脑龀ち1%左右。 [10:40]
[克里斯托夫·鲁尔]:现在我獍凑杖剂戏掷嘀鹣罾纯矗去年天然气的消费量跌幅是最大的,达到了2.1%。这是我们记录当中最大的一次收缩,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天然气消费量都下降了,前苏联国家下降得最明显。石油消费的下降幅度排在第二位,也是自198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滑坡。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有所獬ぃ但这其实只有三个国家所引领,也就是中国、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全球的煤炭消费保持没有改变,但是,全球总数掩盖了煤炭消费异乎寻常的双向变化。一方面经合组织、欧盟国家和前苏联国家的煤炭消费急剧下跌,这个跌幅也是我们有纪录以来最大的,只有少数国家煤炭消费增加了庵饕也是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消费增加足以抵消世界其他国家煤炭消费的下跌。 [10:41]
[克里斯托夫·鲁尔]: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况呢?中国和印度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在经合组织国家当中,所有化石燃料的消费下降幅度都超过了GDP的下跌幅度,而前苏联国家主要是在俄罗斯的影响下,能源消费下降低于GDP,到底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F能部分原因在于一方面衰退更多地影响了工业生产,但是另一方面也在于刺激经济的政策过多地向能源密集型项目倾斜。中国却是在另外一个极端,中国因为推动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增长,成功地避免了工业领域的衰退。因此我们看到了煤炭以及石油消费的增长,这也反映出了F泥和钢铁生产的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其他工业产品,比如要用石油生产沥青。 [10:42]
[克里斯托夫·鲁尔]:在后面分别分析燃料的时候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层次来探讨这个话题。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回顾了一下全球能源市场上需求的变化。全球燃料价格都在下降,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价格也在出现企稳回升。但是,在初次下降后,不同燃料的价格的具体变化却是各不相同,价格是市场的一个镜像,因此也可以反映能源市场供应方面的大概情况。 [10:43]
[克里斯托夫·鲁尔]:首先是原油的价格,早在2009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恢复到了原有水平,当时全球石油需求仍在下降,OPEC也在通过大规模的减产以应对这一趋势。天然气价格下跌以后持续走低,一直到今天,这都归因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增的液化天然气供应。煤炭价格的回复是缓慢的,回升更多地是在亚太地区,主要有赖于中国和印度不断增长的煤炭进口需求。 [10:45]
[克里斯托夫·鲁尔]:接下来我们按照各个燃料分析一下全球市场的趋势。今天我想打破传统惯例,从非化石能源讲起。 [10:45]
[克里斯托夫·鲁尔]:首先我们看一下水电与核能。这目前仍然是最大的非化石燃料能源,两者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占12%,目前我们还没有将风能、太阳能和地热列入一次能源之内,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明年我们将会把这三者加进来了,因为这些能源的数据质量正在不断提高,而且在有些国家已经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去年,依靠在中国、巴西和美国的增长,水电以1.5%的增幅成为一次能源中增长最快的燃料,但是这个增长基本上被核电发电量的下降抵消了。吹绶⒌缌肯陆岛艽蟪潭壬鲜怯捎谂分蘩匣的核电站停机所致。 [10:46]
[克里赐蟹颉ぢ扯鸧:2009年,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估计贡献了1.7%的全球发电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0.7%。但是从总量上来看是非常小。风能在适合的地区可以非常有竞争力,风能的装机总量增长了31%,这也是连续第五年加速增长,中国和美国继续主导这个市场,去年中国的装机总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成为累计装机量的第二大国,也就是说仅次于美国。太阳能发电量的增长甚至比风能还要迅速,达到47%。但是总装机量仍然还是非常小的。燃料乙醇生产量增长8%,达到每天770千桶油当量,以能源含量计,2009年燃料乙醇的年产量相当于全球石油产量的1%。但是还是非常低右桓霰壤。去年巴西因为恶劣的天气而减产,但是美国与巴西的产量仍然占据世界主导。在以欧洲为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产量也以近10%的幅度增长。 [10:47]
[克里斯托夫·鲁尔]:现在我讲讲化石燃料。2009年的石油市场和其他燃料市场非常相似,也就是说消费量在上半年是骤降,之后有所反弹,但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反弹。和其他燃料市场不同的在于,石油市P中凸显了产油国卡特尔的重要性以及其管理供应的能力。2008年底这些卡特尔国家采取了减产措施,导致石油价格比其他燃料价格提早反弹,甚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虽然OPEC大幅削减石油产量,2009年石油年均价格仍出现了2001年以来第一次下降,结束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连续七年的P涨。布伦特原油即期价格为平均每桶62美元,比2008年平均价格降低35美元以上。年初石油价格为40美元以下,此后稳健回升,截至6月,已翻了一番,去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原油交易价格在70到75美元区间波动,今年原油价格直到最近几周之前都在不断攀升,均价超过77美元。 [10:48]
[克里斯托夫·鲁尔]:全球2009年石油消费量降低了1.7%,也就是差不多一;120万桶的量,这是其连续第2年下降,也是自1982年以来最大的降幅。这样的下降主要集中在经合组织国家。去年经合组织石油消费量连续第4年下降,并降至自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经合组织石油消费量下降始于2006年,但是2006年的时候世界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这显示出经济衰退并非是导致石油消费量下降的唯一因素。价格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而且我们有充分理由可以解释经合组织石油需求量已经达到了高峰,也就是说现在开始持续的结构性衰退。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消费量增幅放缓,但是没有下跌,需求量增加了一天860千桶,全部的净增长来自于中国,差不多达到一天540千桶,还有来自沙特和印度。从记录显示,沙特的增长是记录上最大的,中国是第二大的,其他地区的石油消费量总体保持平稳。最重要的是全球石油消费量已经停止了下降。我们看到石油消费量已经于2009年第四季度出现同比增长,随着经济状况持续改善,很有可能在2010年进入上升通道。 [10:49]
[克里斯托夫·鲁尔]:2009年全球石油生产量下0了2.6%,差不多是一天200万桶的量,这已经高于了石油消费量,当然这主要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去年进行供应量管理的结果。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底OPEC连续三次减产,以应对油价的急剧下跌。减产量自2009年一直持续至今。由于对于经济衰退严重性的认识迟缓,因此从上游减产至其效果在市场和石油库存上明显体现需要时间,真正OPEC的减产计划的影响力到2009年第二季度才赶上了需求量降低的幅度,此后每季度都会出现原油供不应求的现象。在过去一年中,OPEC石油产量下降了近一天2.5百万桶,即7.3个百分点。OPEC11国原油产量在去年4月达到最低点,产量低于2008年9月基准线3.3百万桶,此后产量有所恢复,但仍然较2008年9月一天2.2百万桶的水平量低一些。 [10:50]
[克里斯托夫·鲁尔]:尽管每个OPEC国家的承诺不一样,但是每个都同意减产的OPEC成员国2009年都减产了,虽然是这样说,减产主要还是集中寨沙特,沙特石油产量降低了1.1百万桶/天,是自1983年以来世界最大的石油减产量,也是沙特最大幅度的减产,沙特、科威特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减产总量占2009年OPEC的石油减产总量的70%。非OPEC国家方面,供应量增加了450千桶/天,到目前为止,对石油生产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美国,产量上升了460千桶/天,是1970年以来最强劲的增长,并受墨西哥湾的海上石油产量增长390千桶/天的带动,是之前的最高增产记录的三倍,新油气田的开采和当年较轻的飓风影响使这种增长得以实现,稍后我们讨论一下这个因素有多重要。其他地区,石油产量普遍平稳。前苏联国家和巴西的持续增长被一些成熟产油区,如墨西哥、北海和加拿大的减产所抵消。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上升了140千桶/天堑靡嬗谄溆Χ跃济危机的财政政策。去年,俄罗斯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原油生产第一大国,中国的产量下降110千桶/天,因为国有石油公司减少了钻井数量。 [10:56]
[克里斯托夫·鲁尔]:曾经有人担忧说,2008年下半年石油价格过快下降以及此后持续价格低迷的情况将转化为持续的投资衰退。但这担忧并未成为现实。去年初,美国钻井数量的确锐减,但之后已经反弹,并且超过了危机之前的水平。世界其他地区的钻井数量也有所减少,但目前也在回升。今年以来,主要受美国和俄罗斯产量增长的影响,非OPEC成员国石油产量都呈现适度上升趋势。OPEC大量削减原油产量的原因之一是原油库存量高企。2009年初石油消费量比产量下降迅速的情况眩商业原油储备量随之增长。2009年初,浮式存储设备得以应用,储量达1亿桶。最初由于炼油厂大幅减产,以应对石油消费量降低,浮动储量中主要是原油。之后,浮动储量逐渐转入馏分油,反映了经济衰退中能源需求的降低。到年底,在石油消费量增长和OPEC维持产量不变的原则下,石油库存量开始骤减。2009年全年,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量下降了3千万桶,而浮动存储量上升了7千万桶。与2008年库存大量增长相比,这依然代表了库存量减少相当于400千桶/天左右,这与2009年石油产量下降快于消费者下降的观点一致。今年到目前为止,陆上商业石油库存量相对稳定但海上库存量持续下降。 [10:56]
[克里斯托夫·鲁尔]:有关石油市场其实还很多分支话题可以谈,比如说石油投机买卖和补贴,石油和其他资产类别之间的关系,以及持续的期货溢价等等,但总的来说,2009年至今,石油行业的情况是产量比消费量下降幅度大,这就促使了库存的降低和价格的回升。未来的价格变动很可能由这些基本动力所决定。这也为其他问题缘起提供了答案。炼油或许是整个能源综合体中最具有周期性的环节,它是一个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的全球性行业,它有着产能过剩的历史,并且面临着降低产能后成本难以回收的话题。2009年,全球在2008年新增炼油能力1百万桶/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约2百万桶/天的新产能,产能增长中在印度、中国及苏伊士以东的地区。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现有产能首次超过了经合组织国家。不过现在新的产能必须努力竞争出口过剩的产品。 [10:57]
[克里斯托夫·鲁尔]:毋庸置疑,炼油行业没有卡特尔来保护成品油市场。相反,利润必须下降,直至产能失去继续经营的经济性。按照BP全球炼油利润指数计算,2009年全球炼油利润为平均每桶4美元,是7年中的最低水平,由此引发了全球原油加工量削减,削减了每天150万桶,这一削减主要出现在上半年,当原油加工量再次提升时,已落后于需求恢复,导致了我们刚才谈到的成品油库存的大幅降低。新增的炼油产能具有竞争力。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工资相对较低,较之成熟的经合组织市场,其政府在强大的压力下更有可能对大规模工业投资实施保护。原油加工量的削减多集中于经合组织国家,这些国家石油需求量在2009年下降了2百万桶/天,这些产量削减的规模显示出,产能削减已经开始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炼油厂,预示着利润升级很可能继续受到抑制。2009年,全球炼谏璞咐用率下降为81%,这是15年中的最低点,并且全球闲置产能已经超过17百万桶/天,是自1985年来的最高值。按照经济状况良好时期确定的计划,仍然有更多的新的炼油厂正在建设中,源自非炼厂的竞争产品,如天然气凝析油和生物燃料也将在满足市场需求上占有重要份额。进一步的谝嫡合似乎不可避免。 [10:57]
[克里斯托夫·鲁尔]:我们现在来讲天然气。谖颐歉踪研究的所有燃料中,天然气消费在2009年跌幅最大,同时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的生产和LNG全球范围内的周期性过剩很大程度改变了地区天然气市场。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程度加剧,但是过程并不顺利,而且难以预测。经济衰退导致了天然气消费大幅下降。根据数据显示,天然气消费下降了2.1%,下降主要集中在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地区。经合组织天然气消费下降了3.1%,前苏联国家天然气消费下降7.3%,都比以往更严重。只有在中东和亚洲天然气消费出现增长,主要得利于伊朗,印度和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增加。 [10:58]
[克里斯托夫·鲁尔]:天然气需求的减少导致了全球天然气产量下降2.1%,是全球燃气的首次产量下降。最受其影响的是前苏联国家,那里的产量前所未有的下降了12%。相比而言,在美国的带动下,经合组织国家的天然气产量略微有所增长。天然气价格也是要对经济衰退做出反映的。在自由定价的市场中,燃气价格大幅下跌,在美国和英国同比下跌约55%。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价格由于油价的高涨而跌幅较牵德国平均进口价格下降了26%,而日本LNG价格下跌了28%,不同以往的是,去年全年且截至目前为止,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价格始终高于现货价格。 [10:58]
[克里斯托夫·鲁尔]:在这样的一些经济情况的调整下,结构和周期性的变化正在重塑全球天然气市场,地区市场依然保持独立,然而套利交易有所增长。2009年,新供应商的出现使LNG交易增长了将近8%,同时管道天然气交易有所下降。LNG交易占国际贸易总额的28%。同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的结构性增长一起,LNG交易量的增加加速了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以及对传统欧洲天然气格局及定价的构成挑战。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已经改变了美国的天然气市场格局,水平钻井以及水压裂等技术所带来的无声的变革,使过去认为不可能开采的资源得以开采。增添的页岩气储量使美国在过去10年的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提高了几乎50%。去年,我们的能源报告显示,由于新技术扩散,美国每个钻井平台的产量都有大幅增长。2009年,尽管总的钻井平台数量急剧下降,然而随着大量页岩气的开发,总的产量依然有所增加。目前,页岩气已成为美国最便宜的能源供应。美国天然气产量增幅已经第三年占据世界首位。2009年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这一势头至今仍然在继续。 [11:02]
[克里斯托夫·鲁尔]:美国天然气价格下跌,使其具备取代发电用煤的能力。煤炭发电量下跌了11%,然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厂的发电量增长2近5%。但是,这依然不足以吸收美国过剩的天然气产量。美国天然气消费下降,且净进口需要减少10%。加拿大产量下降幅度排全球第三。高需求时期所做的投资导致全球液化和再气化产能在2009年和2010年间出现高速增长。同时亚洲传统的进口市场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遭到重创,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天然气消费下降了近6%。需求的缩减,全球LNG供应的增长,以及美国有限的进口需求,共同造成了LNG供应过剩。为了满足增长的需求,亚洲通常通过提供高的现货价格以吸引来自大西洋的货船。2007年到2008年,亚洲吸引了更多的货船。灵活性强的LNG对现货价格反映灵敏。经济衰退没能阻止这种向灵活定价的逐步转变,但是,改变了其驱动因素,2009年,不再由顾客而是由供应商根据现货价格来安排货船。 [11:03]
[克里斯托夫·鲁尔]:这一转变主要的受益方是欧洲国家,LNG创纪录的高产量不仅维持了欧洲现货价格的低廉,同时,也为与油价挂钩的昂贵的合同供应提供了方便的替代能源。像在美国一样,经济萧条带来的需求下降和LNG产量过剩,使得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可与发电用煤竞争,导致发电燃料的替换。目前,在欧洲现货市场,天然气已经取代了煤炭。由于价格下跌,欧洲生产商相应减少了天然气的产量,欧洲本地产量下降了近5%,但是,与油价挂钩的管道天然气供应才是天然气竞争过程中主要的受害者,L洲从北非和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分别下降了13%,而LNG的净购买量增长了23%。这都是因为LNG的灵活定价造成的。因此俄罗斯不论在国内还是在传统出口市场,都面临着需求大幅下降的挑战。它不得不减少12%的天然气产量,按照数量计算,是全球最大幅度的下降。此外,俄罗斯还减少了从中亚进口的数量。 [11:03]
[克里斯托夫·鲁尔]:欧洲管道天然气进口需俚南陆档贾铝耸谐∩系牧榛钚缘某鱿帧T谂分蓿大量天然气买家与供应商重新协商了照付不议合同违约赔偿或延期交货适宜,今年2月,Gazprom公司宣布将所有高于“照付不议”合同最低数量的天然气价格与现货价格而非石油价格挂钩。Statoil公司也推行了同样的措施。与石油挂钩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所面临的压力已经在欧洲管道天然气市场上体现。有趣的是,2009年以俄罗斯在一月暂停对乌克兰及欧洲国家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开始,却以全球天然气市场向着更灵活和更一体化的趋势发展结束。未来,更大规模的交易和非常规天然气带来的结构性影响能否在LNG周期性过剩结束之后得以延续,我们将拭目以待。这当然对中国和亚洲都有相关意义。因为在这里天然气价格和石油价格挂钩的。 [11:04]
[克里斯托夫·鲁尔]:现在我们简单来看一下油气储量,这部分的变动不是很大。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依然能够逐步满足需求增长,在过去十年中,石油的储采比从41年增长到46年,同时天然气的储采比仍保持在60年以上,目前为63年,在过去的十年中,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各地区都有所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石油储量数据被修改得更高,主要是因为对委内瑞拉730亿桶储量的上调。与加拿大所谓正在积极开发的储量不同,委内瑞拉新探明的储量与商业开发并无直接联系。最后还有一种燃料,那就是煤炭。2009年世界煤炭消费量与前一年持平,但是如前所述,这个总体情况掩盖了中国和印度消费强劲增长以及经合组织和前苏联消费急剧下降的双向变化。经合组织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了10.4%,也就是1.23亿吨,前苏联国家下降了13.3%,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其他能源的竞争加速了工业和发电领域禾肯费的下降。比如欧美大力发展天然气电,日本核电机组恢复发电等等。 [11:05]
[克里斯托夫·鲁尔]:相比之下,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上升了将近10%,印度上升了近7%,而两国的煤炭消费增长均超过了十年平均增长率和该国的GDP增长率,这两个国家的增长抵消了其他地区的下降。与煤炭消费格局类似,2009年世界煤炭产量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上升了2.4%。一方面经合组织国家及前苏联国家的煤炭产量下降达十年之最。另一方面,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国内煤炭产量分别上升了9.2%和8.4%,均达到或超过了十年来的平均水平。中国的煤炭生产数据影响着全球的市场平衡,我也因此想提醒一点: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很高的煤炭产量是初步计算的数据蕉这些数据目前正在核实过程中。所以,有可能官方的数据要比现在公布的数据低一些。我说的是生产数据,不是消费数据。 [11:05]
[克里斯托夫·鲁尔]:中国、印度两国的煤炭消费增长通过进口得到的补充,事实上,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主要煤炭进口国。煤炭进口总量激增了211%,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增长。澳大利亚是主要的受益者,其对中国的煤炭出口增长了14倍以上,而中国最近注资澳大利亚资源产业,让这一点更加令人瞩目。印度的煤炭进口增长了33%左右。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的国有煤炭采购体系发生了变化,中国首次允许煤炭用户自主寻找供应商。此外,全球煤炭消费下降带动了煤炭贸易市场价格下降,2009年初,国际市场价格下滑到了中国国内价格以下。全年,秦皇岛煤炭现货价格平均为91美元/吨,比澳大利亚纽卡斯尔价格高出20美元/吨左右。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就是GDP、电力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的强劲增长更加值得关注。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发电量增长都是快于GDP的增速的,从而促进了化石燃料消费的增长。这种情况在最近十年的八年中得以在中国持续,直到2008年、200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2009年出现了能源需求增长相对GDP较高,而电力需求增长则相对GDP增速较低。显然,增加的能源消费不是由发电增长所带来的。 [11:06]
[克里斯托夫·鲁尔]:到底煤炭需求从而来呢?为什么中国需要进口煤炭呢?这是由经济刺激计划的能源密集性所导致的。进口依存度的增加恰恰反映了上述这个论点。2008年末,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迅速扭转了经济衰退。这些建设项目导致了对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大量需求,比如钢铁、水泥的产量分别上升13%和16%,因此,煤炭在以上产业的消耗量增长幅度比发电量增长高3倍多,并高于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幅度。在其他的能源产业也可见同样的情况。比如沥青的消费量也上升了50%,这当然也带动了石油的需求。总的来说,中国煤炭进口量的激增是经济刺激计划、国内市场自由程度提高以国外价格更具吸引力的煤炭供应,这数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我们又一次看到,国际煤炭市场显示出其充满竞争性的特性。 [11:07]
[克里斯托夫·鲁尔]:目前为止我已经讲了很多很多的数据,但是,最后我要总结一个共同的主题。 [11:07]
[克里斯托夫·鲁尔]:首先,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再次凸显了。经济衰退地区的能源需求降低幅度比经济萎缩的幅度更胜。同样经济增长地区的增长需求也比经济增长的幅度更大。第;,在经济衰退中,有一个特殊调整的时期,能源和经济发展的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在各国成功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这些刺激方案通常都是能源密集型的。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刺激方案,也就是俄罗斯、沙特和中国的方案,提高了以上三国能源消费占GDP的比例。美国的情况从另一方面印证以上观点。数据显示,在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之前,美国能源需求受工业生产下降拖累随之下降,那么究竟有多少能源需求彻底萎缩,美国友多少绿色经济政策能够得到落实,我们可以在未来数年中拭目以待。 [11:11]
[克里斯托夫·鲁尔]:第三,市场上不同燃料的供应方对燃料价格的变动都有着不同的反应,这与市场制度安排不同及结构性与周期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石油市场是唯一的生产比需求下降速度快的市场,这背后的制度性的因素大家也都是明白的。在炼油方面,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使得炼油产生的利润进一步收缩,天然气方面,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供应居高不下,而现货价格则持续走低。煤炭市场则根据国际需求新格局进行凶钗迅速和最有竞争力的调整。最后,在种种的经济风云变幻之后,长期能源趋势继续发展。事实上,在2009年还出现加速发展的情况。经合组织石油需求降低,正在进行中的国际天然气市场整合,以及煤炭市场日益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地位不断上升,这一切都是最好的证明。 [11:12]
[主持人]:非常感谢鲁尔博士为我们做出的精彩的介绍。下面是互动阶段。我们今天有30到40分钟的时间,根据大家对这个数据的兴趣,可以做出一些提问和回答。 [11:13]
[提问1]:我特别关注可持续能源,我是来自英国领事馆的。我的问题是关于可持续能源的影响,你觉得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如何?会持续它每年的产能?会持续增长、持续扩张吗? [11:15]
[克里斯托夫·鲁尔]:可以给你这样回答一下。去年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其实是下跌了,这是单从能源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来看。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有一个坏消息。这样的下跌其实是因为我们全球能源消费下降了,所以导致排放的降低,并不是因为我们能源所带来的排放本身降低了。 [11:16]
[克里斯托夫·鲁尔]:第二个问题,到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效率提高了没有?我们2009年看到的情况是,所有成功走出衰退的国家,他们的能源弹性或者说能源密集性都提高了。当然,如果是没有走出衰退的国家,他们的能源消费本身就是有限的,所以能源消费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关于那些经合组织,尤其是美国,他们的能源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的复苏的迹象,但是,我前面在演讲中提到了,其实他们有一些能源消费需求的下降是永久性的,就是结构性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经济衰退导致的。还有于沙特、俄罗斯和中国的情况,这三个政府所提供的政府经济刺激方案,都是倾向于能源密集型的行业,但是我们看到美国的情况就不一样,因为现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当中当中有很大的绿色组成部分,所以现在给出明确答案很不成熟,但是我们要看未来几年的变化,无论是乙醇还是其他好,恐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政府的补贴。我们看到碳的价格目前或是这样持续。人们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动力还不是很强。这将会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比如去年西班牙对太阳能的补贴就取消了,一下子就对整个太阳能的产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整个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是常重要的,比如德国也是这样,政府补贴一旦取消的话,整个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动力好象就缺失了。所以,从可再生能源来说,我们还是很大程度上倚赖政府的补贴和政府的政策。 [11:16]
[提问2]:我有两个问题请教一下。第一个问题,正如您刚刚在报告中讲到的,中国的石油产量和石油消费量正在呈现出一种比较大的升级的差距,就是说,消费量在日益增长,而4们的产量增长速度比较慢。我们想请问一点,作为中国南海领域的石油储量,您能不能给中国政府提供一个建议,中国应该怎样开发自己的海洋石油资源? [11:17]
[克里斯托夫·鲁尔]:您的第一个问题,中国石油产量的下降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政府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宣布,他们会减少他们的钻井活动。这是对全球经济的一个预期之后所做出的判断。第二,你提到了中国南海,在南海的产量也是在下跌,确实,这个地区的产量是在下跌。我想如果是给中国政府一个建议,我可能并不是很合适,但是2009年我们看到的是,至少中国石油的需求是出现强劲的反弹。可能对中国来说也是史上第二高的记录。我们要考虑,第一,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我知道沥青的需求催生了石油方面的需求,可能就占到50%以上。第二,炼油厂商的因素。第三,我们的战略性的储备。这三个原因结合起来,而且相对来说石油价格在同一时期还是比较低,导致了中国石油需求方面强劲需求的增长。 [11:17]
[克里斯托夫·鲁尔]:当然,你要提到能源供应的安全保障,可能政府总是有两个答案。第一,如何实现能源安全,就是要实2多元化,就是不要只倚赖于一种能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案。第二,如果你想提高能源效率的话,也就是说,每单位GDP产能能源消耗下降的话,请大家要记住,要提升能源效率,也就是说只有在价格上升高企的区间,价格进入上升通道的时候才有可能能源效率出现上升,这两者之间必然是这样一个联系。而且,政府都是不愿意伤害消费者的,所以,只有在价格高企的时候,价格进入上升通道的时候才有可能提升能源效率。在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中国很多的能源产品都是有政府补贴的,但是2009年的时候,中国取消了单纯的补贴,而是转向了采用厥帐侄蔚鹘谡飧鍪谐 N揖醯弥泄政府在2009年采取的这个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我们看到全球更多的国家也是取消了单纯的补贴,而是转向采取税收手段。2008年的时候,40%的石油产品都是受到补贴,这是全球的数字。但是2009年只有16%的比例,很大一块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政厝∠了纯粹的对石油最终产品的单纯补贴,而是采取了税收的手段。 [11:17]
[提问3]:我来自IST。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问鲁尔博士,另一个问题问陈总。您在演讲中提到了炼油产量的产能,你说炼油厂商的产能有点过剩了,而且有些产能完全是闲置的,甚至有些产能被出售,但是大家看到,中国的产能也是在扩张,有很多项目正在上马,中国现在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对此,您有什么建议?我们如何处置这些闲置的产能?第二问一下BP中国的陈总,您能不能给中国行业一些建议,在我们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当中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11:18]
[克里斯托夫·鲁尔]:提到产能,您的描述是正确的。炼油行业所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产能实在是过剩得太多了,在中国,在印度,在中东,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发展中国家新增产能目前主要也是为了满足这一些新兴国家对于炼油产品的需求,如果说自己国家消化不了,可能就要进一步输出到国际市场当中,加剧了整个国际炼油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提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还能够允许新增产能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市场发牡梅浅Q杆佟;褂芯褪侵泄政府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所以,目前主要是因为国外还不能自由地把他们的炼油产品卖到中国,目前来说,中国在炼油市场当中还是独树一帜,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经济体。从长期来看,目前的产能过剩只是暂时的情况。但是对炼油厂商来说,有一个某S幸馑嫉南窒螅炼油厂商会告诉你,其实我们的生产线不会完全地停工,哪怕这些炼油生产线可以停很长时间,比如美国飓风时期,当时很多炼油厂被迫停工了,但是整个飓风灾难重建以后,这些炼油厂生产线又开工了,这是炼油厂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11:24]
[陈黎明]:中国需求仍然在增长,OECD国家的需求在下降,因此在产能上,OECD国家在调整,中国的需求在增长,因此产能仍然会上升。但是,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在业界,已经开始关注到计划增长的产能增速过块的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规划,有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这个在业界已经有过一些讨论,这个问题我相信也会得到国家相应的重视。就目前来看,我们仍然是炼化产品的净进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以前的落后产能可能会被淘汰,新的产能会得到增加。但是总体上来看,中国政府某种程度上来管理前进的步伐,以使得产能有一个合理的增长。 [11:24]
[提问4]:我有两个问题。我是第一财经的记者。一个问题想问鲁尔博士,一个问题想问陈总。第一个问题是之前您提到过对生产增长供应最大的是美>,我们知道,最近美国的海上石油生产被暂时地中止了,您觉得油价会上升吗?海上石油生产的问题会影响整个全球的石油供应吗?第二个问题,想了解一下目前中国BP有没有受到相关的影响?另外,我们有没有裁员或者开源节流的政策? [11:26]
[克里斯托夫·鲁尔]:至于您刚才提到的墨西哥湾的溢油影响,现在下定论还太早,但是我们相信局势会有改变,目前人们在考虑我们的暂止情况的时候,我们会想一天会有30万桶油的生产量的减少,甚至可能会有4600万/天的生产,现在我们很难说暂时停止生产会持续多久,虽然这样说,我认为这个事故之后会改变我们的产油模式。一个结果是法规监管当局会提高更高的法规监管的要求,而石油行业自己也会建立一个任务小组,以便更好地控制海面的流油。过去的30到40年里面,我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深水事故,所以行业自律并没有很多,但是我相信在这次事故之后,石油公司会组织起来,改善安全措施,而法规监管当局也会对我们要求更高,这样一来,石油生产就会更为昂贵。但是,我惨膊恢道局势的发展速度会有多快,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所以,现在我们的预测只能是一个预测,因为预测永远不是现实。 [11:26]
[陈黎明]:谢谢你淡化了你的一个尖锐的问题。墨西哥湾对于BP在华的运作,刚才鲁尔博士也已经介绍了,BP公司正在会同美国的相关部门进行这个事件的调查,当然,我们希望我们公司包括业界,从中能够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有利于这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BP在中国的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我们不会因为这样一次事件而改变我们长期的在华的承诺。当然我们在华投资也是建立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在中国不同领域的投资。 [11:30]
[提问5]:非常感谢鲁尔博士刚才精彩的报告,从你的报告里面我注意到两个数据,一个数据就是可再生能源所占的全球的一次能源的比例E占到0.7%,1%也不到。第二个数据是核能,包括水电发电,以及太阳能、风电所占的全球发电份额,从最近十年来看是有下降的趋势,不是很深,这主要是和全球电量供应的快速增长有关系。我的问题是,中国工程院曾经把可再生能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补充,就是只是一个补充E源;第二个阶段是替代能源;第三个阶段是主流能源;第四个阶段是主导能源。我认为它分得非常好,把它分为四个阶段。我的问题主要想听听您的意见,你认为可再生能源什么时候能够到替代阶段?什么时候能到主流阶段?什么时候最后达到主导阶段? [11:31]
[克里斯托夫·鲁尔]:目前中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单位GDP的产能比高度发t国家的高得多,之所以这样,倒不是这边的系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是因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如果有数百万的人从低能源强度的活动,比如说农业转向高能源强度的活动,比如说从事工业生产,他们的能源消耗就会更大,而这些能源消耗大部分将会用于发电。因为t业化、电气化都需要很多的电,从很长一段来说,这一点可能还会继续存在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要发电,大部分的电都是来自于火电,因为煤炭比较便宜,而且本地也有供应。这是第一个阶段。如果您要问我什么时候会发生变革,让可再生能源占到替代的作用。有两个问题,第一,您如t看全球对电的需求正在增长,中国也是如此,如果要增加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必须要有足够的产能来应对中国越来越高的用电需求。也就是说,你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超过人们对电的需求的增长,而在经合组织国家和发达国家,对电力的需求其实已经稳定下来,所以政府要补贴可再t能源就会更容易了。这样一来,可再生能源在总的电源供应中就会上升。可是如果你的电力需求本来就在上升,这就困难了。第二,如何对能源进行融资,直到目前为止,风能、水能、地热这样的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大多数地方还是不能盈利的。当然,对水电和核电,很少有人能够计算。t为水电和核电项目总是有政府支持的。否则的话,谁来保证核电站不出事故呢,这些都是政府的议程。这样的话,核电站就有竞争能力了。我们总结一下,水电的增长已经差不多到了顶峰,世界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地方还能建大水坝了,而核能还有很多的潜力,有几个国家已经宣布了他们的t划,要增长他们的核能发电,但是一方面又有一些问题,第一,废弃物的处理问题;第二,这样的项目要十到十五年才能建成,所以,核发电之所以现在增长,是因为老的核电机组又开始开工了,但是新机组如果真的要发电还需要15年、20年。可再生能源会变得很重要,在某些国家是这样t。这些国家是什么样的?这是因为他们有比较标准的电力需求,而且他们有政治的意愿和人民的意愿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我是德国人,我觉得德国可以做到,西班牙、丹麦,而且未来美国也可能有,我们这些国家有这种奢侈,可以补贴可再生能源,因为我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稳定下来了。t且政治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政府支付补贴,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还是很重要的。 [11:32]
[提问6]:中国本身是煤炭大国,同样也大量进口煤炭,这就使得燃煤对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压力很大,BP对这个事有何评价?有什么建议? [11:33]
[克里斯托夫·鲁尔]:建议没有多少。中国占到了全球45%的煤炭的消费,而且95%的世界煤炭消费增长都来自于中国,很多都是来自于进口,我说过进口大概是上升了200%,这可是令人惊讶的。不是说中国是自己的煤炭资源不够所以大大出口,而是因为他们现在用煤者可以自由地找煤的供应商,澳大利亚、非洲的煤炭价格比中国本地的煤炭价格还便宜,所以他们就去海外购买了。如果中国的煤炭使用者继续有这种自主权来决定从哪里采购煤炭的话,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嗣骋撞黄胶猓会有更多的煤炭从国际市场到达中国市场。这样的话,就会促进整个煤炭市场的全球化。但是,我想这样的话,应该是一个更为均衡的全球市场,这比每个国家自己管自己要好。 [11:35]
[提问7]:我是来自上海太阳能工程中心的。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太阳能增长很快,我想知道BP在太阳能领域下一步有什么发展计划?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中N太阳能产品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出口欧洲的,我们知道目前欧洲金融问题一直在持续,政府在削减开支,但是从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工厂来看,他们的欧洲订单还是蛮充足的。我想知道随着欧洲金融问题的持续,对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出口有没有什么影响? [11:35]
[陈黎明]:刚才有一个朋友提到煤的清洁利用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讲几句,然后试着回答您的问题。中国的煤炭消费不仅仅是在世界上占着非常大的一块消费量,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的能源结构所决定的。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而言,我们煤炭储量相对是比较大的,因此煤炭在整个能源供应中占了将近70%这个水平,如何能够清洁地利用煤炭,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话题。我们只有把煤炭的清洁利用做得更好,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我们才能够做得更好。BP在去年2月19号,在上海和中科院一起成立了一个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这个商业化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致力于在清洁煤技术方面的商业化工作,结合中科院在研发方面的能力,以及BP在市场上的一些能力,能够把中科院所研发出来的一些产品,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技术,能够应用到市场上去。从BP的角度来说,我们致力于中国清洁能源利用方面的工作。刚才有位朋友问到太阳能方面。我们在中国有一个太阳能生产工厂,这个是在西安,BP有一个太阳能生产工厂,BP在替夏茉捶矫妫全球目前的投资大约是40亿美元左右,去年一年,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也进一步增加了将近10亿美元的投资,这个投入在世界能源企业当中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我们目前的太阳能业务,前面提到了目前的生产是在西安,另外我们在印度也在寻找机会。我们的产品主鲜窍往欧洲和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研发在美国。至于说欧洲对于太阳能的需求有什么样的变化,我请鲁尔博士来回答。 [11:36]
[克里斯托夫·鲁尔]:如果你要和任何的政府支持或者补贴打交道的话,那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这是常常会出现的。如果指望补贴,结果市场机制就建立不起来,而在欧洲的太阳能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欧洲国家,一开始的时候支付了非常高的补贴,以便发展可再生能源。比如说太阳能,以及太阳能组建技术的生产。但是,以前他们也曾经支持过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建好了,有竞争性了,开始出口到其他地方去了,然后政府的补贴开始没了。就像是太阳能面板,中国占到了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发现太阳能陌宓闹圃炝鞒滩⒉皇翘乇鸶丛樱不需要有很多大学研发中心的支持,这样一来,生产就移到了便宜的国家,比如说到了中国,而中国政府也在出资资助中国企业建立太阳能产能,到了经济衰退之后,你就可以想象会有什么后果。我刚才给大家举过西班牙的例子,西班牙政府的补贴逐步下降娜缓筇阳能使用者开始逐步地收缩,现在政客们都在节约开支,而我们发现,这个太阳能的产业还有产能过剩的情况,所以,未来还是有待观察。 [11:43]
[提问7]:我来自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的。目前上海市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的比例占到5%,请您从专业的角度看,上海这样的一个大型城市,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的比例中占到多少是比较合理的?第二个问题想问陈总l目前上海民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等等,对比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城市,天然气运用方面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得到扩展? [11:43]
[克里斯托夫·鲁尔]:首先一个答案就是你没有办法直接指定天然气占比是多少,这要看价格和可获得性。现在天然气可能只占到整个国家一次能源的5%左右,这可比其他的国家低了很多。而国际的天然气市场上,现在变化得非常快,因为以前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市场,有三个地区式的市场,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还有一个在北美,这三个之间不往来,而且各自独立。在某些市场,比如在美国,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可是在别的市场,包括亚洲的市场,这个价格是和油价挂钩的,这就反映了不同的历史遗产,就是每一地区市场,他们只有自己来定价。有意思的是,液化天然气有液化,还有大的储气罐等等一些进程,就像管道一样,是按照固定合同来操作的,比如说15年到20年的运营合同,这些大的储气罐只能是在A到B之间运输,不过这样的情况,在过去五到六年里面得到了改变,因为亚洲需求剧增,别是日本,他们给的价格特别高,所以有一些货船,他们宁可付罚金,也不去原来的目的地,期货市场价格开始出现了改变,真正由市场决定的。现在天然气生产商突然发现他们生产的天然气太多了,比如你在特丽尼达,你不能卖给美国天然气,因为美国天然气少了,我们赶快转到亚洲来售,这样一来,现货价格战的比重就上升了,这将会成为未来的关键所在,因为未来有这样一种定价的能力,消费者和供应商都能从中获利的话,就不能把它变成瓶中精灵控制它了,有了灵活性以后你会看到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可能会有更便宜的天然气的进口。 [11:43]
[克里斯托夫·鲁尔]:还有另外一个来源,我们提到美国现在有一些非传统的天然气来源,如果说你去问一下中国的地质学家的话,可能中国在这方面也是有潜力的,但是要开发这些非传统的天然气来源,都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而且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才能开拓这样非传统的天然气来源。也就是说这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你还可以去中亚、去俄罗斯那边寻求天然气的来源,如果把所有的因刀冀岷显谝黄穑你就能解释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的比例比较低了。我觉得,从弹性来说,首先,中国的产能肯定是会上升的。第二,中国在非传统天然气来源方面也是非常有潜力的。这三个因素当中至少有两个都会让中国向着天然气占到一次能源比例上升的方向走。你也可以去中亚或者德匏鼓潜哐扒筇烊黄,问题就是价格比较贵。现在中亚提供的天然气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我想你所遵循的原则,你前面提到天然气的应用,民用、工业、发电,我觉得中国可以同时走几条道路。 [11:45]
[提问8]:刚才鲁尔博士提到了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性,尤其在美国,这一产业在中国的现状如何,BP在该领域,在中国有什么发展的规划? [11:45]
[陈黎明]:刚才鲁尔博士已经部分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煤层气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煤层气开发和利用方面,我们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说我们过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进行过很多的探讨、探索,真正形成规模的煤层气项目还是很有限的。因此,中国的煤层气前景仍然是非常大的。当然,煤层气的开发之所以是非常规,就是因为它和常规的油气资源开发是有不同的。因此需要先进的技术。页岩气在中国更是在一个起步阶段,据报道,中国的页岩气储量接近于美国,我们的资源量可能是100亿方,可采储方有226亿方,具体结果也要经过地质普查以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数字,至少说明我们的页岩气储量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果看美国目前非常规气在源当中所起的作用,它占的比例已经相当高了,在中国我们还是起步阶段,因此在这两个领域当中应该说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景。BP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开拓我们的业务领域,基于我们合作、共赢这样一个原则,不断地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探讨不同领域合作的可能,这当中也包括非常规天然气方的领域的探讨。 [11:49]
[提问9]:我是来自BP。中国乘用车市场在迅速膨胀,BP觉得这对原材料方面来说会转化成什么影响吗? [11:49]
[克里斯托夫·鲁琞:我们现在的能源展望一直做到2030年,今年10月份的时候就会发布这个展望的数据。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展望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全球来看,汽车能源的电气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可能在2030年之后会迅速地上升,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可能这个比例还会上升得更。因为中国目前乘用车市场技术还不是很大,也就是不存在发达国家转换的过程,也就是从一开始就可以推行这种电气化的乘用车。到底这个电气化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阶段呢?可能15到20年后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乘用车大行其道。 [11:50]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参与,特别感谢鲁尔博士领导的BP经济学家团队为我们带来了一年一度的能源数据。我们希望这些能源数据会给大家在座的工作或者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数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全球首发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