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节能 >> 企业节能动态
中国化工:六载奋斗 志存高远
0
发布时间:2010-05-06 浏览数:4887 新闻来源:中国化工报

 

寻找未来增长的引擎

 

过去的一年,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从走出衰退到走向复苏的一年。
   

金融风暴发生的原&,对欧美国家来说是金融问题,但对中国来说首先是如何保持实体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说,中国在过去利用了全球的资本、技术和市场需求发展了自己,那么,当全球经济景气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中国经济必然要面对调整和转折带来的挑战。
   

 

这一年多我们做得很好。因为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大、需求弹性大,因为中国有令全世界都羡慕的巨大内需潜力,而我们的政策应对在于如何把巨大的内需潜力逐步释放出来,以及拉动投资和刺激出口。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正是中国政府调整宏观政策,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内需的见证。政府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政策组合拳”,不仅保持了金融稳定,而且使企业从中受惠。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国化工)在国内增长和实施国际化经营的背景下,也获得了跨越式的增长。我们的资产总额由229.6亿元增至1569亿元,是成立之初的6.9倍;主营业务收入由152亿元增至1226亿元,是成立之初的8倍,利润增长了10多倍。目穑中国化工在全球化工公司100强中排名第19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28位,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中位居第1位。这只是一个例证。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发言,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已开展的碳减排工作,还进一步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充分证明,中国在继续坚持发P的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和履行国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企业,我们每年都要和政府签订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承诺,在化工企业将变成具体的任务指标和行业努力目标。
   

 

2010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对中国经济“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为什么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时候,国内企业界普遍感到压力呢?因为在世界竞争的格局中,我们仍然处在低端位置,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和国际领先的企业是合作、补充和学习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大而不强是我们这个企业的现状,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现状。我们遇到了行业周期性调整、严重的产能过剩、刚性成本上升(例如能源、工资、环谕蹲剩┑刃矶辔侍猓所以,居安思危是后来者应有的、理性的思维模式。
   

 

重要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的定位在哪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面上看是由金融和房地产的泡沫引发,但我认为虚拟经济的泡沫泛滥,折射出的是实体经济方向不明的困惑。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充裕的资本找不到投向,创新缺乏动力和源泉。从18世纪末期开始,每一轮经济增长的长周期都有其标志性的创新。第一波是纺织机、蒸汽机,第二波是钢铁、铁路,第三波是电气、化学、汽车,第四波是汽车、计算机,第五波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全球化分工的日益发展,构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在以中国为代表的“┙绻こА笨足马力生产、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盛行近2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却虚实失衡、需求乏力,增长失去了引擎。新的、规模化的、能够带动广泛就业和促进广泛消费的经济增长点,现在还尚未形成,但我们确信世界经济一定会在危机后找到它新的增长源,因为人类消费┯兄瓜ⅲ而消费“乃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谁能在危机过后在更高水平上的竞争赢得主动权,关键在于谁能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今年,中国化工把管理变革做为工作的主线,并提出向化工新材料、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这些有光明前景的领域实施战略转移,即以基础化工为基础、三大领域为方向的“3+1”战略。当然,在一个领域形成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我们有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向世界学习,来自中国和世界的成长的光明前景。
   

 

中国化工从借款1万元创业到逾千亿级化工企业,以及成功的走出去,证明中国本土企业能够成长为世界之林的大树,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将会引领并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和中国企 将会走得更好、更远!

 

 

努力和方向经得起检验
   

 

今年5月9日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国化工)组建成立六周年纪念日。这个创立之初以“老化工、新材料”为发展定位的专业化工企业集团,不负“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国家使命,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发展化工新材料为主线,不断调整产I和产品结构,力保核心主业迅速而稳健发展,担负起引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与振兴的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均已提前实现组建初期和中国化工“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
   

 

在起点抓住未来
   

 

组建初期的中国化工并没有站在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行业基础上。中国化工科学分析发展的“短板”和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确立了“老化工、新4料”的企业发展定位,即传承几代化工人的基业,既不与上游争夺原料,又不与下游争夺市场,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高关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化工的企业发展定位以及历时数年在集中有限资源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业务的实践,在行业数年的发展进程中4到科学验证。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4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专家指出,包括化工新材料在内的新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相关企业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中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其实,中国化工在起点上就已经站在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并始终用这种高度引领发展。中国化工总经理任建新曾在2007年北京国际化工展论坛上就预言:“我认为未来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翻番的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新材料。未来的20年中,中国产业的增值要从新材料的发展中实现。我们只有学会在材料上的创新,在制造产品上应用新材料,开发新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国经济实现翻番的目标才会成为可7。”
   

 

中国化工组建之初以化工新材料作为推进企业重组整7、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和引领环节十分重要,6年的发展也为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领军化工新材料发展的中央企业,在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部署中,必将发挥应有作用。
   

 

全过程优化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中国化工6年发展道路的主旋律。成立至今,中国化工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如信息化建设、“零排放”管理、营销体系建设、管理变革等,着力提高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成立6年来,中国化工按照“十一五”规划发展要求,本着突出主业、优化结构、集约经营的原则进行过3次大的板块业务调整。坚持“调结构、上水平”的原则,将有限的资源向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业务集中。加大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化工新材料、农用化学品、基础化工等主业和节能减排项目,坚决防止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6年投资项目中70%集中在化工新材料业务板块。基础化工、农用化学品、化工装备等也占一定比例。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业务板块在中国化工业务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已经形成主导和强势板块,创造利润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至2009年间,外部严沟木济环境致使中国化工遭遇业绩下滑的困境,但其中盈利主力依然是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板块。
   

 

在优化结构的进程中,本着“有进有退”原则,中国化工适时将一批缺乏市场竞争力、规模小、生产环节环保不达标产品淘汰。部分不符合主业发展的资产也予以及时划出。面对部分行业一度出现的投资热潮,中国化工要求下属企业持审慎态度,严格论证,投资有保有减。2009年,针对行业需求变化,以及产能分布情况,两度对年度投资计划进行适度调整。
   

 

如今,在有机硅材料领域,中国化工成为全国第一和全球第三大有机硅生产企业,一条相对完整的有机硅上下游产业链正在建设完善中。在有机氟材料领域,中国化工是目前国内品种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独具特色的特种氟材料企业集团。在特种纤维和工程塑料领域,中国化工也拥有许多填补国内空白的优势项目。中国化工通过国际并购和技术引进,掌握了碳纤维、有机硅、蛋氨酸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3+1”引领未来
   


 

中国化工组建与发展初期适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出口与国内需求的拉动给众多行业特别是化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景气”。市场需求的旺盛带动了企业的成长,也为大规模的化工企业重组、并购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中国化工抓紧时机按照战略定位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实施国际化战略。2007年围绕突出和壮大主业,新建和改扩项目增多,新增投资项目产生的利润已占集团利润的50%。生产经营也取得组建以来最好成绩。这一年,中国化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成功地并购了4家海外企业,迅速在全球确立了有机硅和蛋氨酸的行业地位,并成功引进美国黑石集团6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众所周知的原因,2008年~2009年,中国化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冰冻雨雪、5·12地震,以及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全球金融海啸无不在中国化工的发展历程中投下阴影。在实体经济经受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2009年,中国化工根本不能独善其身,业绩出现下滑。
   

 

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法预知和战胜,但在金融危机面前实体经济的脆弱,中国化工结合整体与局部作出了深刻反思。
   

 

对照国际最佳实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中国化工再度调整6大业务板块。2010年在启动集团“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中,中国化工将原有6个业务板块调整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加基础化工的“3+1”主业定位。在G的更高目标指引下,中国化工将利用全球化的产业转移的机遇和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变革手段,加快进行产业结构新的调整,形成差异化和后发竞争优势。
   

 

2010年,中国化工确立了投资重点“特区”——“3+1”业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量和市场份额进入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主导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效益产品,节能减排和优化完s产业链项目,新技术产业化和产品应用开发,为新能源和高新技术领域配套的原材料产品等。
   

 

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本身也是对企业发展道路和方向的检验,中国化工坚持正确的、科学的产业发展方向,高举高打核心主业,坚持不懈内外兼修,调结构、转方式,最终将努力实现成为国际一流化工企业的目标。

 

 

掌握行业发展金 匙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国化工)自成立以来,围绕“老化工、新材料”发展定位,一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位,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8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科技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价考核,中国化工被命名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企业。
   

 

夯实科技创新能力之基
   

 

中国化工是由蓝星和昊华两家大型化工企业重组而成,有着雄厚的科研基础。目前,中国化工拥有25家国家级转制化工科研院所,占全国化工类研发力量的70%,有1.7万多名技术人员;已建成20多个国家级和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去年中国化工承担和实施860项科研项目,其中86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点项目223项;中国化工去年申请专利380件,获得授权专利444件,总共拥有授权专利2455件,在中央企业中继续位居前列。中国化工在有机硅、聚碳酸酯、聚甲醛、TDI等产品的生产技术方面已形成一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这批专有技术的水平已达到或全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化工做强做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打造科技创新进阶之梯
   

 

目前,国内许多的技术装置和化工新材料产品仍需进口。实践证明,通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最佳途径。
   

 

在国际化经营进程中,中国化工始终把获取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作为重要条件,把专利<量和质量作为衡量收购目标技术水平和竞争地位的主要指标之一。中国化工全资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填补了国内蛋氨酸生产技术的空白,并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蛋氨酸生产商。罗地亚有机硅生产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拥有3000多个产品、500项专利。并购罗地亚后,中国化工有机硅生产能力迅速进入全球前三名。中国化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利用海外并购获得的关键技术和自主集成创新的技术工艺,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需求,在国内外建设和扩大诸如生物农药、动物营养添加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纤维等项目,完善硅产业和加大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枰低度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离子膜电解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国际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其核心的制造技术。中国化工旗下的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适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子膜电解槽——氧阴极离子膜电解槽,比普通杓电解槽节电40%左右。
   

 

中国化工稳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国内企业在有机硅材料技术、有机氟材料技术、工程塑料技术、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成套技术、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成套技术等数十项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的技术。以中国化工旗下的长沙设计研究院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的“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获得杓铱萍冀步一等奖。该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项目——新疆罗布泊120万吨/年钾肥项目,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硫酸钾肥生产基地。
   

 

开启科技创新未来之门
   

 

进入国家第二批创新型企业行列,是中国化工加强科技创新、创建创新型化工企业的重要里程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有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壁垒才能确立行业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
   

 

在去年的工作会议上,中国化工把技术创新作为工作主线,在促进效益增长、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技术进步等层面进行创新实践。同时,将以节能减排“零排放”为载体,加大技术创新带动工艺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路线。
   

 

航向已经确立,路在脚下延伸。深知科技兴企的中国化工在未来之路上必将全方位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世界领先的化工企业而努力。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