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是否会打断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突破“百元大关”之后,全球经济的神经骤然紧张起来。
国际能源机构最近预测称,鉴于石油设施损毁和西方各国的军事行动,利比亚石油出口可能“中t数月”。市场人士称,利比亚石油供应持续短缺,可能一路推升油价至2008年出现的每桶140美元上方。
利比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石油出口量排世界第15位。据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数据,利比亚去年原油产量为每天160万桶,约占全球产量2%。但自利比亚国内2月出现动荡后,该国原油日产量降至不足40万桶,直接影响世界原油供应。
这显然对世界经济是个坏消息。本来,人们预测2011年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之年”。许多国家都调高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但中东局势动荡来得突然,预期一夜间改变了。有分析人士认为,油价突破每桶120美元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拐点,这可能使全球GDP下降2%。“二次探底”的声音也出现了。还有人说,更高的油价将使世界经济出现“滞涨”。
有的学者把中国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不过早在年初,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就表示,中国“需做好应对长期高油价的准备”。目前发达国家平均每人一年消耗17桶原油,而中国只有2.35桶,美国是22.18桶,是中国的10倍。如果让新兴经济体“领跑”全球经济,只要把消耗水平提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3,全球的石油增长量每天就需要2000万桶。2011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预期长150万桶,约为8860万桶。长期看,需求偏紧、供给不足,高油价很难下来。
供需分析只是一个观察角度。事实上,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这一轮高油价的罪魁祸首是“火上浇油的全球货币政策”。自从美联储去年开启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泛滥的“美元洪水”,就在全球市场四处寻找投机空间。这其实与最近狂涨的国际粮食价格是同一个道理——“热钱”操纵。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早就说过:美国的金融巨头们靠“玩钱”去大把挣钱,试图用虚拟经济去支配全球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影响或掌控全球的价格。虚拟经济玩来玩去就是:汇率、利率、房市、股市、油价、粮价等,“谁掌控了定价权,谁就可以掌握世界经济的命运。”
2008年,当国际油价攀升至每桶140美元时,美国经济学家恩道尔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做过深入调查。他的结论是,纽约期货交易所和伦敦洲际交易所进行的期O交易,造成了石油价格疯狂暴涨,在保持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可能高达60%的石油价格是由投机炒作引起的。但他也无奈地表示,除了一小撮银行人士,没人知道真正的情况,当然他们是不会说的。投机分子靠谣言生存,而不是事实。
一段时间来,除了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外,世界舆论更多地“关心”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尤其是石油。数据显示,2010年,T国从海外进口2.4亿吨原油,在国内生产两亿吨,原油的对外依存度接近54.5%。在亚洲,原油对外依存度高是个“通病”,印度的石油80%靠进口,韩国是90%。
这似乎是个悖论。世界经济指望着中国等新兴国家拉动增长,可增长的步子刚迈开,油价就被炒上了天,经济增长的成本猛然上升,通胀预期增大,于是步伐只好缓下来。中国央行已经连续三次加息,并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释放了紧缩的信号。
人们都知道,“中国制造”为全球提供了价嫖锩赖纳唐贰U馐窃谌球产业分工链条里,大批跨国公司把加工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的结果。这就造成一种格局:中国为全世界生产,而消耗的能源却是自己的,或者必须用高价去购买。今天,中国经济本身就利润微薄,再被高油价这么一挤压,更是逼近赔本赚吆喝的境地。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称,石油价格升高对中国的危害会很大。如果2011年的石油价格维持在平均每桶100美元,中国可能就要在石油进口方面花费2060亿美元,比2010年的花费几乎增加了540亿美元。而这并不是让中国经济发展停下来的理由。在中国,每千人保有汽车的数量仅仅只有30辆,在美国这一数字是700辆,欧洲的数字则接近500辆。
“让你多干活儿,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可却发很低很少的工资,再把油价、粮价打到天上(相当于手里的钱贬"了),不让你吃饱,甚至饿着你”,一位国内制造业的企业家评价说:“这就是高油价对中国这个‘国际打工仔’的巧取豪夺。”在2008年,中国也曾饱受高油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干扰,当时许多与中国处于相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同样面临困境。如今,这出大戏重新上演了。
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在经济结构中,实业是造血的骨骼,资源和金融是吸血的巳猓二者必须有个合理的比重。而当下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就表现在“资源金融国家”利用资源泡沫的炒作,不断从“实业国家”吸取血液和营养,进而导致全球经济肌体患上了“肥胖病、高血压”,走不了几步就走不动了。
然而,中国并不掌握世界市场的“定价权”。对于高油价,以及铁矿石、粮食等大宗资源商品的价格上涨,中国有心无力。“打工仔”讨价还价的空间很小,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强自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崭战崾的全国两会上透露了中国能源战略“十二五”规划细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将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由当下的8.3%提高至2015年的11.4%,2020年更是要达到15%。
过去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居世界第一,尤其是新能源发展极其迅速。风电2010年年底装机总量超过4100万千瓦,连D5年翻番增长,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同时,风电正从陆上走向海上。
核电在建机组26台、2871万千瓦,在建规模占全球40%以上。让人鼓舞的是,中国科学家近期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自主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废料的回收循环利用,利用率提高了60倍。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3000年。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安全担忧是值得警惕的。不过,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P祖盛认为,我国正在运行和建设的核电站多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后改进型或革新型核电站,安全性能优于福岛。
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欧佩克的缔造者之一谢赫·亚马尼曾说,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缺少石头;石油时代的结束也不会是因为缺少石油。应该把高油价看作一种“压迫的动力”,“能源瓶颈”的突破根本上要依靠技术跨越式大发展。在今天,国际炒家可能利用石油金融暂时获得暴利,而从长期看,他们很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而会倒逼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全新时代!
最近的好消息还包括,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取得突破,已率先建成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覆盖领域最全、推进速度最快的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并发布了世界首个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分析人士称,这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大步骤,到2020年建成后,能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8.8%,对实现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贡献率可达20%至23%。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王玉锁认为,中国智能电网的上马不过是“新能源体系”构建迈开的第一步,未来中国能源将从“资源为王”的时代,进入“技术为王”的时代。
另外,中国多年来都是世界钢产量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炼钢轧钢技术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而近期中国技术人员却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了第三代汽车钢产品技术,这种升级后的钢板含金量更少、硬度更高。这恐怕也可归功于世界铁矿石价格连续上涨的“压迫”。
李才元给世界经济开出的“药方”是,抑制资源泡沫、限制金融炒作、管住货币滥发、扶持实业和科技创新。而这一轮“高油价”说明,国际金融炒家们对于中国式的“良药苦口”既不感冒、也不理睬,“我挣钱,哪管洪水滔天”!
中国经济只能憋足劲儿,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正如成玉先生所说,面对“高油价”,中国只有一条路,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企业巨大的挑战,也是中国企业的神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