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指出,中国GDP虽已超过日本,但长远发展受到多重制约,故在40年内难以超过美国。制约因素包括水资源及国内资硕倘保粮食生产受限和人口老化等四大方面,从表面看似言之成理,实际情况如何值得探讨。
这四大因素,其实都是指自然及人力资源的生产要素将面临供给瓶颈,故可归纳为要素瓶颈。但这绝不会阻碍中国GDP超过美国,原因主要是制约的作用要在较长时期才会充分发挥,在10年甚至20年内影响不足以左右大局,而在这时间内若无意外,已足够让中国GDP超越美国。从长远看这些制约是否会成为瓶颈更成疑问:中国若不断进步,通过技术及管理水平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便可逐步克服制约。从长远看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将有足够时间寻求解决之道。
从国际经验也可增强信心。如日本韩国等,上述制约便比中国硬得多,但两国的人均GDP及发展水平也比中国高得多。日本经济经历了多年增长停滞,是因需求及体制因素所致,与上述的供N制约关系不大,且日本经济是有发展无增长:科技及管理水平仍在提升,只是增长缓慢而已。这情况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增长无发展刚相反:此类国家的经济增长只来自人口增加,和外资投入于低档劳力密集工农生产或自然资源开发。
日本在克服资源制约上所作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均值得中国借镜。日本采取了科技引导发展及厉行节能减耗的经济策略,科研投入占GDP达3.5%,在国际上也属高水平,而其单位GDP能耗只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也显著低于美国。日本工业生产的用能效率,更在世界前列。与日本比较,中国的资源制约软很多。中国的石油入口依赖度现时达到55%,便引起了内地专家们的不安,但日本几乎是百分百靠入口。中国能源消费七成靠煤,而这可基本自给,但日本还缺煤。同时,中国已逐步建立起周边国家的油气供应网,由俄国、中亚及缅甸等通过管道输入,提供了较有保证的长期供给。何况中国国内也有不少油气资源,有西方顾问公司报告便指出:十年后中国天然气的本土供给将大增,可大幅减低入口需要,咽逼价亦会受到影响。此外,中国在青藏高原还有大量的铜、铁等金属矿床以至油气资源等待开发,在稀土及钒、钼、锂等多种新兴及高科产业所必须的矿产上,更得天独厚供应充裕。
总之,对中国的资源及人口制约问题不应夸大。另一方面,笔者虽对「福布斯」的评论不表赞同,但仍觉所提出的警告有正面意义。中国必须正视警告,防止潜在制约变为现实的供给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