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节能思考
期待以体制变革打破能源瓶颈
0
发布时间:2010-02-01 浏览数:4658 新闻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以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

 

看到这一消息,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件小事:不久前,一位长期关注供暖体制改革的朋友与我谈起东北某城市见闻:今年冬天特别冷,但因为电、油、煤、气等能源价格竞相涨价,供暖价格随之大幅提高,不少家庭因此成了“苦寒户”,一些更为贫困的家庭甚至又烧起了蜂窝煤;而使这位朋友更感不安的是,连蜂窝煤的价格也涨得飞快!

 

仔细想来,小事的背后其实折射出我国能源领域的现状。

 

首先是能源供给越来越紧张。供暖价格上涨,首先是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的。而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野看,能源供需方面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众所周知,我国人均拥有能源量非常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放式外延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滞后,我国对能源的消费总量需求不断扩大,资源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以石油为例,有专家估算说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仅够未来国内20年左右消费。这已表明,中国国内资源已无法继续支撑一个大国后续的崛起之路。事实上,近十几年来,能源短缺已迫使中不得不增加进口。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达1.6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了50%;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25年中保持平均6%的增长率,中国对一次性能源的需求将在2005年的17.42亿吨油当量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38.19亿吨油当量,为此,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从2006年的每天350万桶,增长到2030年的每天1310万桶。从这点来看,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是刚性的。

 

能源供给紧张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却是由于体制性障碍导致的行业管理与宏观协调方面的混乱。还是以供暖价格上涨为例,今年冬天普遍性的油、煤、电、气紧张,除了供需矛盾突出这一因素之外,还与长期以来类似供需衔接不够、煤电价格没有理顺、垄断性企业漠视社会责任借机要求涨价有关。而从更宏观层面看,我国能源管理的乱象早已被社会各界所诟病。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包括煤炭、石油等在内的能源类矿产资源税过低,不仅导致这些能源被掠夺式开采,而且使得诸如污染、地陷、矿山安全等社会成本无法消化;近些年来,为缓瞎内能源危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都竞相在海外找矿或进口能源,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导致相关国家漫天要价;由于各项能源管理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土部、电监会、安监总局等十多个部门,受部门利益挟持,决策失误或推诿扯皮之事屡见不鲜;作为国内两大能源巨希中石油与中石化近些年来凭借其大型国企垄断地位,其所获得的垄断利润之巨大着实惊人,而这些利润中绝大部分留成于企业内部,很少进行社会分红;不仅如此,石油价格一涨,两大企业常上下其手,一方面把本来应该用于国内平抑价格的石油出口到海外,另一方面又进口海外高价油先缓笠粤队推笠悼魉鹞名找国家要巨额补贴;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能源管理体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应该看到,近些年来,国家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几年前国家能源局的建立就是想建立起统一高效运转协调的最高能源管理机构,但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有一系湫偷睦子是:煤炭行业管理的五个许可证,没有一个在国家能源局。

 

能源领域管理的乱象,反过来加重了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并妨碍到国家长远能源发展战略。就拿新能源研究与开发来说,按理直接关乎着中国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碳能源以及对海外能源的过分依赖的局面,国家在此方面的投入也因此很多,但由于不同部门争相为自己本部门立项,使得原本宝贵的人力与财力使用十分分散,形不成合力,因此很难在新能源研发上取得根本性突破。

 

正因此,我对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成立抱有很大的希望。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协调性机构,但因其高层、权威,也许能够真正超脱狭隘的部门利益,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解决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也惟其如此,东北低收入家庭才有可能在寒冷的冬日得到温暖,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制约,才有可能被突破。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