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节能思考
张元龙:为何国进民退之后煤炭就涨价
0
发布时间:2009-12-18 浏览数:4757 新闻来源:成都商报

 

煤炭涨价的阀门也要松开了。发改委近日发文要求:2010年度以后,煤炭和电力企业将完全自主进行煤炭价格的谈判,煤电双方在即日起30天内完成产运需衔接,这意味着,长达16年的煤炭价格管制宣告结束,政府彻底退出了煤电谈判。这一则《中国终结16年煤炭价格管制市场化起步》的消息引来了不少人对涨价的忧虑。“市场化”被简单地与“终结价格管制”划上等号,市场化正在成为近来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遮羞布”。

 

民众的忧虑并非没有根据。最近,中国资源性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通胀预期越来越突出的一大隐患。上个月,成品油涨价,接着F油附加费跟上;天然气气荒在一些城市蹊跷上演,背后是天然气价格调整的申请已经上交国家发改委。煤炭已经提价,中国的电力结构中,近7成为火力发电,全国非居民电价每度也已经平均上涨0.028元,而发改委也已经放话将实施居民用电的“阶梯式调整”。一些城市的水价也在上调。F这一节骨眼上,发改委放言让煤电双方自主谈判价格,很可能会对一窝蜂的资源价格上调雪上加霜。

 

煤炭价格上涨,现在似乎只剩下涨幅大小的悬念了。文件也说了,“过渡期内,调整发电企业消化煤价上涨比例,设置煤电联动最高上限,适当控制涨幅”。意思似乎是要涨得温柔一点。看看以往,煤企减产保价、电企停机降低发电的互相对峙局面,上涨的幅度要想控制下来也绝非易事。“电力市场化改革”必将跸乱徊降缙笠求实施的统一行动,那么电价的调整,也箭在弦上了。鉴于煤炭、电力的寡头地位,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成本顺理成章。那么,市场化的结局很可能是煤炭和电力的价格双双上扬。

 

一“市场化”就涨价,这显得有些诡异。前期资源性产品价格在长期管制下过低的因素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卖方之间的竞争格局并未形成。放眼望去,资源性产品基本都形成了寡头结构的垄断话语权L而正是这一点,成为每逢市场化价格必涨背后的荒唐逻辑。看看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在“国进民退”之后,有了垄断的“倚天剑屠龙刀”,怎么可能有降价竞争的动力?

 

中国今年来的物价动力基本源于各种成本推动而非终端需求拉动,资源类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决定于国内消费扩大之后的正常供求,而是垄断话语权的推动。其价格变动的必然后果之一,是给权势阶层和富人群体带来了掠取财E的机会。在价格变动中,受益和受损的人群呈现固化的趋势,将可能带来社会结构的失衡。我们不反对市场化,也不反对涨价,只是反对借市场化之名行不公平涨价之实的伪市场化。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