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煤化工产业:难以遍地开花
0
发布时间:2012-07-06 浏览数:4342 新闻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的煤炭资源不能支持煤化工产业大干快上。我国煤炭储量不足以支撑煤化工的遍地开花。”对于目前我国出现的煤化工项目密集报批现象,曾经担任亚洲开发银行(ADB)主任能源经济学家、现任闽 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另有学者认为,煤化工产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情况,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中央也在不断加强对煤化工项目的调控管理。因此,迫切需要相适应的行业组织发挥作用。

学者们所担忧的,正是现实当中正在发生的。据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日前透露,各地上报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达到104个,经初步测算,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这位人士强调,“十二五”时期仍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客观条件,迫切需要技术创新,继续开展更高水平的示范,来整体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与此同时,首个全国性煤化工行业组织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简称“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指出,当前煤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并亟待规范,成立煤化工专业委员会适应了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难以遍地开花

针对如此众多煤化工项目如此密集地扎堆上报,化工专家、原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厅副厅长张东泉表示,近些年来,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开始上升,2010年达70.4%,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多个百分点。国内的煤化工热,直接导致我国“十二五”末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范围内的目标面临巨大压力。

林伯强则认为,我国煤炭储量不足0支撑煤化工的遍地开花。林伯强表示,我国煤炭资源只是相对于石油、天然气来说较为丰富,但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为2200亿吨,以2010年全国年产32亿吨煤炭计算,可以保证开采近70年。但是,0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煤炭供应压力,所以必须动态地看待煤炭问题。如果未来煤炭产量还将大幅增长,估计能用70年的煤炭储量,也许只够用三四十年。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从2009年0始,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净进口达1.03亿吨。2010年净进口增至1.46亿吨,同比增长40.9%。中国的煤炭问题其实已经很严重了,长期来看,一定是稀缺的,但许多人还未预见到这种危机。”林伯强指出。

同样严重的是,富煤省份也将因为发展煤化工出现煤荒。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将在宁夏形成400万吨的油品、300万吨的烯烃生产能力。根据宁夏煤炭的储量和开采能力,宁夏的煤炭年开采量只能控制在1.5亿吨,而且首先还要保证电力供应。因此,长y来看,靠省内的煤炭发展煤化工是不够的。未来10年内,宁夏将实现每年1亿多吨煤炭深加工目标,到2020年,煤化工产品产能将达到2300万吨。到时候,煤炭储量居全国第6位的宁夏反而可能出现缺煤的问题,还需要从外省区引进煤炭才能满足煤化工发展的需要。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尚未成熟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导致煤炭资源被大量浪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勇表示,我国50%以上的煤炭资源是难以直接利用的高硫煤和褐煤。从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体系中的定位看,优质煤炭必须优先满足电力生产需要,只有高硫煤、褐煤可考虑用于煤化工产业。然而,在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受技术制约,50%以上项目利用的是本应该应用于电力生产的优质煤炭资源,这是对我国有限煤炭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有前景也有弊端

既然煤化工产业扎堆上马目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何还被企业如此热衷呢?这恐怕还得从煤化工本身说起。相关资料显示,煤化工过程是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包括焦化、电石化学、煤气化等。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着广阔的前景。

本报记者曾随考察团参观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实地了解了煤制油的过程。在潞安集团的煤制油厂区,记者看到,在一大型储气罐的上方,矗立着一枚于油田相类似的小火炬,但与油田里熊熊燃烧的火炬不同,这里的小火炬吐出的是偏蓝色比较柔和的火焰。随行的工程师说,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该火炬观察监测煤制气的成色、质量以及罐内气压等等。潞安集团煤变油项目负责人指出,国家发展煤化工更多的是放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的。

项目负责人表示,煤的气化在煤化工跽加兄匾地位,用于生产各种气体燃料,是洁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另外,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但煤化工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弊端。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也指出,目前国内试点的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碳转化率一般都在40%上下,60%的碳则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出去。一方面使得制取吨煤化工产品所耗煤炭量巨大,另一方面,没有被利用的碳带来巨大的减排问题。而煤炭中碳氢比的结构决定了其碳转化率的提高空间有限,只能冀望于未来技术的进步逐步解决。但目前盲目上马煤化工项目无法越过这道大坎。

另外,耗水量大是煤化工的一大特点。很多地方煤资源丰富,水资源却短缺。中国北方和沿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这种情况。有许多煤化工企业受缺水的困扰,常常出现煤化工企业与农业或其他工业争水现象。要保持煤化工企业正常运行,起码要保证每小时上千吨新鲜水的供应。真正上规模的煤化工企业,2000-3000吨/时的用水量也是必要的。

同时,煤化工企业对水价也比较敏感。全国各地水价相差很大,一般南靠近江河的地方水价便宜,新鲜水价格0.2-0.3元/吨,水资源费0.02-0.03元/吨,大部分地区水价格在0.4-0.5元/吨。然而,有的地方要从很远的地方调水,有些工业园区水价很高,达到1.5元/吨,企业难以承受。个别沿海缺水地区,选用海水淡化,水价至少达到5元/吨,若煤化企业用就承受不起。

投资大效益薄

煤化工近年来是产业投资的热点,以神华集团开展的煤油和煤制气项目为首,国内多家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涉足这一领域,规划投资额高达数千亿元。而此前,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态度,是严格控制相关煤化工项目建设的。

至于煤化工近几盈利状况如何?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从多家企业投产的煤化工项目中,经济效益多数都很一般,说明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像丹化科技的煤制乙二醇项目目前还没达到设计要求,伊泰和潞安的煤制油也未大规模生产,远兴和兰花科创的煤制甲醇二甲醚醚同样没有达规模化生产。

同时他指出,上市公司投产煤化工项目,多数企业并未将这部分成本收益核算列入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发展煤化工项目投入本身比较高,部分企业可能仍在探索示范过程,即使盈利也不会很可观。

由此可见,煤化工的盈利状况不太乐观。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指出,目前,国内煤化工发展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由于煤化工具有装置设备大、技术集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于传统煤化工等特点,各地针对煤化工的项目较多。

最新资讯  最近更新  返回主页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