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碳交易所遍地开花大多亏损
0
发布时间:2011-10-09 浏览数:4419 新闻来源:新华报业网

 

继贵金属交易所、文物交易所热潮之后,中国正掀起碳交易所筹建热潮。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至少有100家碳交易所在建,或列入当地政府净,遍及全国各区域、各省市,甚至各区县。

 

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E一位资深专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尚无法建立全国性的强制性碳减排,因此对于碳交易,企业缺乏动力,市场缺乏需求。“没有马就备鞍,没有米就上炊,觉得占了个坑,就一定有市场,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一位参与《“十二五”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方案》的碳减E战略专家称。

  

“如果碳交易试点为了探索不同技术路径、交易模式,在当地建立碳交E,这是合理的。”上述财政部专家表示:“但这么多地方搞碳交所,显然是过热了。”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提出将于2013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6个区域试行碳交易试点。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也曾表示,希望在2015年将碳交易扩大到全国范围。

  

曾参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原专家钱国强指出,我国强制碳交易标的物的确定、排放权的分配、排放源的监测核查等制度设计尚不明晰,此时谈碳交所“为时过早”。

  

在业务结构上,财政部专家表示,强制碳减排方面,目前我国90%的CDM 项目只能卖给国际买家,基本没在国内碳交所交易;我国碳交所的主要业务自愿碳减排的份额,占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比例也很小,基本为零星的企业形象宣传,对碳交所利润贡献有限。

  

这一热潮已有危险的苗头。某直辖市碳交所的总裁透露,号称中国第一家主营二氧化碳交易的碳交所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碳交易所,如今已关门;山西省吕梁市2009年建立的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号称为全国同类中首家,去年也已停业。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国内第一梯队的四大碳交所中,只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实现小幅盈利,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均在亏损状态。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对此不承认,也不否认。他指出,如同互联网行业,碳交所前期投入大、行业门槛高,实现盈利需要一段时间,各地中小碳交所尤其如此。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