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指标已陆续出台。其中最有争议的指标,非减排指标莫属。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到2015年所有化工企业要实现清污分流,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减少10%和12%;主要行业吨产品废水排放量降低10%。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到2015年化工主要行业可利用的工艺废气、余热都要回收或综合利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减8%和10%;锅炉燃烧烟气和工艺废气处理率达到100%。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到2015年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处置率达到100%;重点开展重属污染防治工作,到2015年低汞触媒使用率达到100%,铅、铬、镉、汞、砷得到有效控制。
——摘自《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环境保护发展指南》。
争议的焦点在于,完成减排指标难不难?
统计数据显示,化工行业废气排放量居全国第四位。图为一家正在排放废气的工厂。
不难 — —
因为我们一直在做
有一些化工企业表示,要实现这些减排指标并不难。这些企业多是本来减排就做得比较好的大企业。
“企业所在地上t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现在正处于第四轮的三年减排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企业应该不折不扣地去履行减排义务。在这些减排指标中,我们的固废综合利用率是100%,二氧化硫、锅炉烟气也能达标排放。此外,我们的水重复利用率也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目标不难达到。”上海焦化有t公司生产制造部蔡立禹告诉CCIN记者。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翟洪轩也表示:“要完成这些指标对我们企业来说问题不大。我们的废水量很少,经过处理可以实现达标排放;而且我们的固体废弃物也100%能重复利用。所以,‘十二五’减排指标对我们来说没有压力和约束。我们是国家第一批的四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也是国家发改委认可的第一批24家循环经济示范单位之一。”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安全环保的副总经理章龙彪向CCIN记者介绍,“十二五”减排指标对企业来说没有压力,因为企业的前期工作都做上去了。“比如,针对指标中的清污分流,企业所在的上虞工业园区这方面工作p步较早,走在了前面,因此这个指标对我们来说没问题。此外,企业对减排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我们上虞工业园区的水重复利用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只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去实施。“‘十二五’期间,企业的某些产品如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减排指标,就会被淘汰。企业出于利润p考虑,有紧迫感,会先把能做到的做好。”章龙彪说。
河北金牛钾碱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企业一直坚持清洁生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减排,因此要完成减排指标问题不大。特别是在其他企业感到头疼的水重复利用上,企业早在2007年就建成了废水终端处理系统。系统采用膜分离集成工艺,污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淡水可作为生产用水,另一部分浓缩盐水回生产系统成为化盐用水。通过利用该技术,企业的废水循环利用率已达96.9%。
难 — —
因为我们实在钱紧
也有企业态度相反:要完成“十二五”减排指标,难!
陕西华山化工集团安环处处长何建民告诉CCIN记者:“我觉得‘十二五’的减排指标要求很严。中国国情决定了,如果老企业不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不投入新的资金,不把老项目取代掉,根本就达不到。比如化工行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5%、锅炉燃烧烟气和工艺废气处理率要达到100%等指标,要想全都达标,就必须投入专项资金。比如我们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得花上亿元。单单说我们上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烟气和水处理装置,就花了1.3亿元。但这样资金压力较大,老企业哪有资金去做这个事情?”
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孔祥臣表示,“十二五”减排指标规定,化工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要达到92%,这个目标很难达到。“我们新建企业在设计时采用的标准和技术指标已经非常先进,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10%左右,难度很大。”孔祥臣说。他进一步表示,难主要体现在技术上。比如,现在新的生产工艺技术发展非常快,但与之配套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却跟不上,这样就会造成整个能耗和利用率不合格。“比如我们搞煤化工,有很多新技术,涉及的水质也比较复杂,现在就不太好处理,感觉跟不上国训囊求。”孔祥臣说。
天津德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染料生产企业,该公司总工程师张兴华告诉CCIN记者,“十一五”期间他们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才达到40%严衷诘睦用率是60%,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他认为,染料行业的水重复利用率能达到50%就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企业的性质决定了,用水量可以降低,但要回用并不容易,重复使用的难度太大。虽然这个从技术角度来说成立,但成本太高。
巨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韩建勋表示,他们这样较大的工业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已经把很多指标老老实实地减下来了,“十二五”再让企业同比例地往下减,就比较难。此外,地方政府还要求企业的GDP往上走,压力比较大。
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CCIN记者,“十二五”规划中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指标,要达到挺难的,不好干。他表示,增加的指标他事先不知道,但指标越高,难度就越大,要求就越严,毕竟给企业增加了费用,至少分析人员的工作量就比原来大了。
难与不难 — —
我们都已没有后路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示,“十二五”期间央企节能减排空间趋小、难度加大。央企为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能减的已减,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 “硬骨头”。特别是央企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随着今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将会有所增加。另外,央企缺乏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今后推进节能减排将会越来越受到技术瓶颈的限制。
但是,减排的世界潮流是谁也阻挡不住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表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巴塞尔公约,还有处于谈判期的国际汞公约等。这些公约无一不对化工行业的减排提出了新要求。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为主的贸稻赫新格局逐渐形成,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台了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含有毒有害原料的产品进口的政策,对我国化工行业形成倒逼机制。“十一五”期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化工行业废水排放量居全国各行业第二位,废气排放量居第四位,危险废物产生量居第一位,主要污染物笛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居第二位,一些行业特征污染物氨氮、氰化物、重金属等的排放量也高居工业行业前列。我们总不能让化工行业的减排问题拖全国甚至全球的后腿吧?
针对企业的难处,也有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政府和有关部门既要制定减排门槛,还应该帮助企业跨过这个坎。要建立减排的长效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作用,过多依靠行政命令,会出现排污企业与政府部门博弈或逃避责任的情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认为,我国在现阶段可以借鉴日本、德国的经验,建立有效的资金机制,缓解企业的减排资金压力。
据常杪介绍,日本投入到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性资金主要分两大类:政府财政直接补贴(类似于我国的政府财政拨款)和政策性优惠贷款。其中,政府财政直接补贴比例很小;政策性e惠贷款在上世纪70年代对日本各类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投资额所占比例达到了整个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1/4,很大程度上分担了企业自身的减排资金压力。优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低1个百分点,贷款额可以达到项目总投资的50%。
在采访中,也有企业向CCIN记者反映,目前国家对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脱硝有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电价优惠等,但对非电行业如化工行业的脱硫、脱硝,却没有相应优惠。这在一y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减排积极性。但最近从环保部传来的消息显示,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最近公开表示,国家今后将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污染减排的政策,研究出台非电行业脱硫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