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十一五”回顾(一)
0
发布时间:2011-01-24 浏览数:4410 新闻来源:《中国石油企业》杂志

 

序 语

   

油龙昂首,气势磅礴,铸就“十一五”辉煌!

   

巨轮扬帆,乘风破浪,再写“十二五”华章!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多种风险的严峻挑战,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有效应对,科学决策,逆水行舟,奋力前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营结构不断改善,能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谱写了新时代的新篇章。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走过这5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闭涔螅意义非同寻常。

   

回首这5年,我们可以用“波澜壮阔,史无前薄崩葱稳荨R蛭,没有哪个5年,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油价的飙涨狂跌;没有哪个5年,奥运、世博、亚运三大国际盛会在一个国家接连上演;也没有哪个5年,地震、冰冻、泥石流、干旱、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在神州大地频繁发生;更没有哪个5年,中国油品消费市场会比绱丝焖佟⒕蘖康脑龀ぁ…

   

回眸“十一五”,历经严峻挑战与考验,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内拓外展,硕果累累。

   

展望“十二五”,满怀奋进豪情与憧憬,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肩负重任,击浪远航。

   

面对新的5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使命神圣,重任在肩。深化改革需要积极稳健,对外开放需要提高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合力攻坚,国际大势国内市场需要准确把握,油气勘探开发需要加大力度,新能源开发需要思近虑远,机遇挑战并行需要睿智应对……站立于新起点的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势头劲,前景光明,必将收获新的硕果,描绘新的蓝图,创造新的辉煌!


    回顾篇之一:

   

油气主业 逆势增长

   

过去的5年,是中国油气业务波澜壮阔、逆势上扬的5年。但各大石油公司的油气主业所经历的形势却变幻莫测、错综复杂:与肆虐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市场疲软,价格低迷,不得不忍痛“<产”;国际油价大起大落,演绎了飙升至每桶147美元和一度狂跌至每桶30多美元的“过山车”,严重冲击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地震、冰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油气产、运、销、供的矛盾突出;国际市场上资源国“石油国有化”浪潮翻滚,“走出去”风险剧增……

   

5年里,中国各大石油公司的油气主业,心系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资源战略布局,迎难而=,攻坚啃硬,成果丰硕。2009年中国以1.89亿多吨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4%,成为世界第四大产油国。

   

突出主业 倾力油气勘探

   

作为石油产业链的上游产业,油气主营业务一直是石油公司的发展之本、效益之源、优势所在。“十一五”期间,各大石油公司都坚定不移地把上游业务放在油气发展战略之首,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努力将优势资源向主营业务聚集,推动油气储量持续增长。

   

“十一五”是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充满困难和严峻挑战的时期,但也是勘探史上成果最大、获得储量最多的时期之一。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力争上游。

   

中国石油大力突出资源战略,全方位加强勘探开发,形成了新的油气储量增长高峰期,获得6个超亿吨级规模石油储量区,形成7个千亿立方米以上规模的天然气储量区。2010年,上游业务继续强化老区精细挖潜,大力推进预探和风险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和渤海湾等勘探区域取得多项重要x果。“十一五”收官之际,长庆油田在甘肃环江地区探明一座储量超亿吨的整装大油田,实现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突破。

   

油气储量和产量的稳步增长,得益于一系列科学决策和部署。2006年开始,中国石油积极推行整体部署、整体评价、整体开发,以及勘探工程技术攻关、储量增长高峰期、水平井规模应用和老油田二次开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直T推动油气储量产量上新台阶。

   

中国石油原油年产量自1995年突破1亿T后,一直保持在年产1亿吨以上的高水平。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连续7年保持增长,2008年达到1.08亿吨的历史高值。2006年到2009年,中国石油国内所属油气田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累计达到4.25亿吨和2280亿立方米。2010年前9个月,中国石油共生产原油约8767万吨,同比增长1.3%;生产可销售天然气4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

   

围绕“二次创业”,中国石化大力实施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准备南方、开拓海外”为主要内容的油气资源战略,全面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通过海相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为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的普固峁┝俗试幢Vぁ

   

2007年11月18日,在川东北另一个重点探区—元坝探区,元坝侧1井经过测试,获日产天然气49万立方米。之后,中国石化在这里部署的探井相继取得突破。川气东送工程资源接替气田正在形成规模。

   

2010年6月18日,中国石化部署在涪陵探区的兴隆1井经过测试,获日产天然气50万立方米,重庆地区勘探取得突破。

   

中国石化相继在川东北的达县—宣汉、元坝、通南巴、涪陵等9个探区展开勘探,总面积达28130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81亿立方米,累计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4032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5598亿立方米,合计三级储量为14611亿立方米。

   

作为中国石化的主力油田—胜利油田,面对高勘探程度、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严峻考验,坚定地向科技进军,向深层进军,向滩海进军,向西部进军,向海外进军,创造了老油田科学发展持续稳产的奇迹。胜利油田在“九五”、“十五”连续10年原油稳产2700万吨以上的基础上,在稳产难度越来越大的状况下,“十一五”期间继续保持了2700万吨的稳产纪录,走出了一条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狠抓基础研究,坚定地寻找大中型油气田”是中国海油勘探工作的最强音。 5年来,中国海油的勘探工作量持续大幅度增长,中国近海整装大中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继荔湾3-1和流花34-2深水发现后,中国海油今年又在南海获得第三个深水发现—流花29-1,实现了深水勘探的新突破。同时,四海捷报频传:渤海的优质油田勘探继续向好,近年渤海的新发现中,轻质油已占八成,改变了以往渤海多稠油的局面;南海西部莺歌海天然气勘探的突破,揭开了中国在南海寻找大气田的序幕衷诳碧街性擞醚沽鸭际酰进一步解放了东海低孔低渗油气储量。

   

从成立之初的年产9万吨原油到2010年中国海域油气产量即将实现5000万吨油当量,中国海油的油气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

   

科技攻坚 自主创新显威

   

科技创新,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强大动力。这5年,我国各大石油公司面对与日俱增的勘探开发难题,坚定地走“科技兴企”之路,为油气增储上产立下了不朽功勋。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上游业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技为利剑,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擒“油龙”、降“气虎”,不断打开新场面。

   

科技为大庆油田“三高症”开出“良药方”,使4000万吨稳产继续挺进;科技让长庆油田在“三低”油气藏上实现大跨越—2009年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2010年油气当量跃上3500万吨台阶,正在向着5000万吨挺进;科技助塔里木油气当量从2005年的1000万吨增长到2000万吨,成为我国第四个年产超过2000万吨的大油气田,并向着4000万吨远景目标迈进;科技让辽河油田稠油开发不再“愁”,“千万吨蟆贝笥吞镉型延寿20年。

   

“十一五”期间,大庆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0%以上,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超过80%,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严峻挑战,大庆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扎实开展精细挖潜,连续5年实现原油4000万吨稳产,为大庆建设百年油田打下了坚实基础。

   

被誉为“西部大庆”的长庆油田,坚持在“磨刀石”上“啃骨头”,近几年油气当量增幅超过500万吨/年,相当于每年给国家贡献一个中型油田。截至2010年10月底,长庆油田采气三厂累计生产天然气31.8亿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3.6%。这是这个厂天然气产量连续3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20%以上。

   

“十一五”期间,各大石油公司开发上面对“双高”和单井产量持续下降的现实,脚踏实地,精细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提高效益,严格控制投资,降低成本,控制递减,O获颇丰。

   

中国石油加大工程技术攻关和投入,高含水与低渗透等复杂油气藏开发和三次采油等特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为加快油气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在科学资源观的指导下,油田开发管理走向精细化。“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深化剩余油分布潜力研究,启动油田二次开发、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牛鼻子”等工程,油田开采效率明显提高。

   

中国石化利用一体化优势,产销研相结合,突出核心技术与专有技术开发,在诸多新业务领域实现技术突破。2005至2009年,中国石化科技投入235亿元。截至2009年底,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9项。申请中国专利8514件,其中5182件获得授权;申请国外专利1104件,其中获得授权413件。

   

科学管理也是获取油气勘探新发现的保证。近年来,中国海油推出了“勘探投资组合”的概念,通过细分成熟区、滚动区和新区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防范风险。近几年来,自营探井组合比例保持在滚动区20%、成熟区60%、新区20%。这个比例既保证了把储量拿到手,又为下一年打好基础;既保证近期目标,又考虑中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基本形成了“上半年拿储量、下半年开拓新领域”的良性循环。

   

在“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思想指导下,中国海油的勘探工作露出了曙光:2007年上半年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成功率达50%以上,发现3个大中型油气田,包括中国近海最大轻质油田—锦州25-1油田。中国海油终于摆脱了“等米下锅”的窘境,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5年来,中国海油的勘探业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在一系列关键领域获得重大进展:突破恩平凹陷、莱州湾凹陷、秦南凹陷、渤中凹陷深层、莺歌海盆地中层等新区新领域,涠西南凹陷、黄河口凹陷等成熟区滚动勘探硕果累累,深水勘探不断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为中国海油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业28年来,中国海油已建立77个油气田,2010年将实现5000万吨油当量,建成“海上大庆”。

   

立体思维 拓展勘探理念

   

勘探理论指导勘探实践,科学的勘探理念必然带来油气勘探的新突破。中国石油工业对于天然气勘探理论的突破,打破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中曾长期处于“有油无气、油多气少”的局面。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生产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我国一直坚守着“陆相地层”勘探理念,虽然成就巨大,功不可没,但“海相地层”着力不够,新领域的新发现不甚理想。

   

普光气田的发现,堪称运用勘探新理论的大手笔。2006年4月,中国石化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该气田的发现得益于海相勘探理论、勘探思路、勘探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中国海相勘探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扩大了天然气勘探领域,为中国石化增储上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中国石化加快西部新区勘探,通过对塔里木、准葛尔、鄂尔多斯、川东等资源接替区的勘探,在西部新区有多个储量发现。

   

多年来,我国延续的是以石油为主的勘探理念,天然气一直被作为石油勘探的附带品。近些年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油气并重、油气并举的e思维新理念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之中,并上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开创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天地。

   

5年里,各大石油公司的上游业务大力实施“油气并举”战略,大力寻找天然气的地下储量,积极开发天然气资源,使天然气成为了各大石油公司最具成长性的业务。

   

中国石油在川渝地区已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量超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生产基地。苏里格气田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储量快速增长,成为单个气田储量规模上万亿立方米的大气田。从2006年开始,中国石油年产天然气连续4年换“百位”字头,2009年达到68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3%。

   

在中国石油油气当量中,天然气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12.4%上升到2009年的34.6%。与此同时,中国石油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并初具规模。

   

短短5年,中国海油自营勘探发现20余个大中型油气田,占新发现地质储量的60%。

   

中国海油的勘探为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总经理傅成玉作出了很好的解释:“根本原因是大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公司加大基础研究、区域研究力度,用研究成果指导勘探,完成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新思路带来新局面。中国海油树立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主线的勘探思路,破除思想禁区,不断深化认识,坚定成功信心。渤海石油人从深层潜山到上第三系,由凸起转入凹陷,从晚期成藏理论到“立体勘探思路”,一路摸索前行;南海东部地区大胆探索深水天然气l域;南海西部地区突破高温高压“魔咒”,对莺歌海中深层再认识……而锦州25-1、流花29-1等一大批油气田的成功发现,是突破前人认识后的重大斩获。

   

近5年来,中国海油油气产量年均增长5.7%,总资产年均增长29%,上缴税费年均增长29.5%。以总资产和净资产衡量,相当于在5年中再造了3个中国海油。

   

在“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海油2010年的座次已由去年的第318位上升到第252位。2009年,中国海油获选《福布斯》-球2000强排名第246位,《金融时报》2009年全球500强第80位,《商业周刊》杂志“2009年全球最佳企业”第16名,并入选普氏250强排行榜第21位,列全球勘探与开发公司第二位。中国海油还获选《亚洲公司管治》“亚洲最佳企业管治大奖”最佳中国公司。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十一五”回顾(二)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