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十一五”回顾(二)
0
发布时间:2011-01-24 浏览数:4393 新闻来源:《中国石油企业》杂志

 

回顾篇之二:

   

炼化产业 乘势发展

   

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转向发展高新化工产品,从发展初级化工产品转向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从粗放型生产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十一五”期间,正是中国炼化工业大步进入产品结构调整、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转型时期,进入从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过渡的发展时期。

   

这5年,中国炼凸ひ档姆⒄雇环擅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较强的综合实力,原油加工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乙烯基地迅速崛起,产业布局趋向合理。2009年末,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已达4.77亿吨/年;2010年底,全国炼油总产能将达到5.075亿吨/年。

   

机遇在握 乘势突进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炼油能力大幅提升,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化肥行业保障能力明显E强,化工新材料发展提速,基地化格局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装备技术国产化取得突破。

   

这5年,我国炼油业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截至2009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51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规模达千万吨级的炼厂14家,占总能力的37.3%。预计到2010年底,千万吨级炼厂将超过20家。

   

传统煤化工逐步成熟,国内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28%、93%和58%。以替代石油为目标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全面起步,目前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顺利推进。

   

我国石化产业布局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集聚产业区和上海漕泾、南京扬子、广东惠州等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石油和化工基地,建成了上海化学工业区、宁波化工园区等一批具有国际化管理水平和地方产业特色的E工园区。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在底子薄、负担重、实力弱的基础上起步,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这5年里,炼化业务保发展、抓对标、强基础,淘汰落后产能,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和特色炼化基地,单厂炼油规模和单套乙烯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原油加工能力增长近30%,乙烯生产能力增长1倍。

   

中国海油逐步建立和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着眼自身资源条件发展关联产业及优势产品,实现资源增值。惠州石油城、东方化工城、沿海液化天然气、“中海36-1”,这些中下游项目一经启动,便以高起点、差异化的策略引领行业之先,同时,又能与上游互动互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实现良性循环。中国海油的炼油能力增长迅速,从2005年的750万吨攀升至2009年的195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1%。

   

与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并存的,还有大量地方炼油企业。目前统计在列的全国炼油厂共264家,其中地方炼油厂177家。在各省区(市),山东、辽宁两省的地方炼油能力最强,产值约占全国的30%。地方炼厂2008年总炼油能力达8805万吨。

   

近年来,中国炼厂规模不断扩大,除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已分别成为世界第三和第八大炼油公司外,其旗下的一些炼厂规模也已跻身世界级规模之列。

   

扩大炼厂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已经成为中国炼油业的发展趋势。镇海炼化以23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G大连石化以205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先后跻身于能力超2000万吨/年世界级炼厂行列。2008年,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开始进行改扩建,其炼油能力将由1350万吨/年扩大至2550万吨/年,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世界大型炼厂行列。

   

中国已形成一批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目前全国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60%;炼油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年。

   

调整布局 优化结构

   

炼化业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十一五”期间,中国炼化业务以“做I做优炼油、做强做特化工”为目标,通过完善布局和结构调整,为各大石油公司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炼化业务按照“集中、集合、集约、集成”的思路,积极推进炼化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序有效推进大型炼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南方战略,新建一批世界级规模装置,逐步关停淘汰低效、高耗和高危;性装置,实现了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5年来,中国石油通过对;化与兰炼、南充炼厂与四川石化、宁夏炼化与宁夏石化等企业重组整合,对未上市炼化企业进行托管,对油田炼化企业进行业务管理等一系列持续重组,使炼化业务在“合理布局,规模发展”方面取得可喜进步。同时,通过改扩建,传统炼化基地得到巩固,一批特色炼化基地相继建成;通;完善炼化布局,弥补了南方市场不足。

   

中国海油充分发挥炼化板块的生产、市场营销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实“两洲一湾”炼化产业战略布局的内涵,实现炼化板块的优化管理、集约管理。2009年,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惠州炼油项目一次性投产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海油“有采无炼”的历史,也使中国海油大步跨上了炼油项目的高端。

   

延长石油把能源化工项目作为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大力发展化工产业,走油气煤盐y合转化之路,实现资源深度加工和高效清洁利用,发展低碳经济。

   

伴随着全球炼油工业布局的调整和大型化、一体化浪潮的推进,中国炼油与石化产业正朝着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产业基地化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方向发展。

   

质量升级 跻身国际

   

中国炼化工业经过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规模迅速扩大,产品质量持续上升,技术不断进步,效益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炼化业务持续推进产品升级。炼油产品方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做强沥青、石蜡和润滑油基础油等特色业务和优势产品。高标号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大幅提高,高标号汽油比例从38.96%提高到67%,高档润滑油从41.3%提高到53%。有序推进产品质量升级,建设一批质量升级项目,2007年已具备供应京IV车用汽柴油的能力,2009年具备供应国Ⅲ车用汽油的能力,国Ⅲ柴油的生产能力已达60%。符合标准要求的汽柴油,满足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刃枰。

   

化工产品方面,发挥产销研一体化的优势,以技术开发和产品差别化闯市场,化工新产品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市场需求和营利情况,开发适销高效产品84种。吉林石化GC—100S、兰州石化1810D和大庆炼化PA14D等一批新开发的高端产品顺利投放市场。2010年,全国车用汽柴油将全部达到国Ⅲ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清洁燃料生产需要,中国炼油工业不断优化生产方案,通过优化配置和利e资源,采用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和优化调和组分等措施,生产符合新标准要求的清洁燃料,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油品质量升级成本,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炼油工业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搞好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形成具有世界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炼油基<、芳烃生产基地、化肥生产基地和大型乙烯基地,持续提升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正在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十一五”回顾(三)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