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篇之八:三大责任 谨记践行
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承担的神圣职责。“十一五”期间,是三大石油公司全面履行“三大责任”表现最出色、成绩最突出的5年。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一五”期间,三大公司全面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致力于“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践行政治责任
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三大石油公司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
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安全。“十一五”期间,三大石油公司积极落实中央部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石油贸易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保障了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2009年5月,中国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权,新加坡活跃的炼化和贸易市场将有助于中国石油在海外拓展炼油及下游业务。2009年,中国石油积极推进海外油气资源战略布局,业务发展到全球29个国家,工程技术服务延伸到39个国家,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分别达到6962万吨和82亿立方米。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已在中亚、非洲、南美、亚太和中东建成了5个有一定规模的油气合作区。
树立全局观念,保障国内油气市场稳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油气进口新时代。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严峻的能源形势,考验着能源供应企业的保障能力。
中国石油将“努力增加油气产量,持续稳定满足市场供应,最大程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视为首要责任。“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加快能源布局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构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加深了中国与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能源市场合作,推进了我国与相关国家在能源科技及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保实现了互利共赢。同时,油气通道的建设也推动了管道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国内新的能源供应格局的形成,有助于缓解我国部分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勇担经济责任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把公司经营好、运作好是企业的重要责任。“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油价波动、突发性灾难频发等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多重考验,三大石油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践行科学发展,生产经营不断取得新N果。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石油上缴国家税费从2006年的177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426亿元,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了资金保障。
经过“十一五”的大规模油气勘探,中国石油拥有的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已经分别占到国内总储量的71%和86%,油气储量接替率已经达到164%,远高于国际平均83%的储量接替水平。丰富而稳定增长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H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的主力地位、发展后劲和长期的竞争力基础。经过“十一五”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国石油在油气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七成的基础上,已经将拥有的年炼油加工能力提升到1.4亿吨,加油站总数提升到1.8万座,年油品销售量提升到9000万吨,产H销比例更趋平衡,业务结构更趋合理,成为稳健型成长的国家石油公司。
2009年,H管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消除,但是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稳步扩大以及受益于国家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影响,中国石化的生产经营业绩仍比较突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石化的资产总额达到12889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919.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16.9亿元,向中央和地方政府H缴各种税费合计2302.15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营和保值增值,履行了企业的经济责任。
坚守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社会的重要基础。
安全环保,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坚-环保优先的理念,坚持走“低消耗、低污染、可替代、可持续”的低碳发展道路。2009年,中国石油加快节能减排行动,全年实现节能182万吨标煤、节水4160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2005年比较,分别下降33.4%和12.9%,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务。
中国石化把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作为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2005年到2009年,中国石化共安排节能减排项目投资145亿元,2009年中国石化COD排放量下降16.3%,二氧化硫下降31.0%,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及新能源,已基本形成包括技术开发、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业务产业链。
作为中国首家承诺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石油公司,中国海油把节能减排视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视为促进公司发展、打造公司竞争实力的重要契机。2007年,中国海油在各海上油气田实施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统计工作。在国内率先引进利用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LNG),第一个LNG项目—广东LNG项目现已投入运营。2010年,公司引进2000—2500万吨LNG,到2020年将达到6000万纾相当于8000万吨原油,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将对改善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做出重要贡献。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员工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近年来,中国石化培训经费年均超过5亿元。2009年,培训干部员工55万人次,高级技能人员和关键操作岗位员工培训率达到98%以上。中国石化高度重视对困难员工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救助,构建了逐级帮扶救助体系,对困难家庭、困难人员,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医疗、子女上学就业等帮扶救助措施,2009年共帮扶救助242632人(次)。
构建战略性社会责任体系,书写中国式责任。美国管理学家麦克尔波特将社会责任分为“反应型的社会责任”和“战略型的社会责任”两种。战略型的社会责任指的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到自己的战略体系中,融入到日常的经营实际当中。中国石油在苏丹所做的社会责任便属于战略型的社会责任。
中国石油帮助苏丹建起了姓的石油工业体系。近年来,苏丹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8%左右,石油产业在苏丹经济中的比重占到七成左右,成为非洲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石油在苏丹模范履行资源环境责任、模范践行企业道德责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石油努力促进就业当地化性谒盏す陀兜脑惫90%是当地人。此外,还帮助苏丹改善当地老百姓的医疗条件等。中国石油和苏丹开展石油合作,造福了苏丹社会和人民,实现了中国与苏丹的互利互惠和双赢。
回馈社会,参与公益。中国石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02年到2009年,捐赠额超过20亿元,2009年共捐赠2.2亿元。在西南地区遭遇旱情时实施保障供油,在玉树发生地震灾情后,安排部署救灾行动,累计捐赠1500万元。
中国石油连续14年开展定点扶贫、7年对口援藏、12年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援建项目371个。31个所属单位对12个省区市的49个县开展对口扶贫,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2009年,中国石油促成新疆广汇集团与哈萨克斯坦TBM公司合作,引进斋桑油气资源,该项目被列为国家能源局和新疆重点能源项目。中国石油援建暄殖中心、优质奶牛繁育基地、牲畜养殖等项目,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造血”工程。2009年,中国石油投入近12亿元用于扶贫帮困、支持教育、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捐赠、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