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中国南海圈定194亿立方米可燃冰 能量密度是煤10倍
0
发布时间:2011-01-04 浏览数:4484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通过终审。《报告》显示,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

 

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

 

记者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了解到,2007年5月,广州海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我国首个可燃冰钻探航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历时52天,完成先导孔钻探8个、取心孔钻探5个,在其中3个钻孔发现并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勘探的重大突破。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利用钻探现场成果、室内样品分析及地球物理处理成果资料,结合以往资料,通过测井评价、有井约束地震反演、矿体描N等,开展了可燃冰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研究,计算了钻探区可燃冰资源量,提交了成果报告。

 

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公里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出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科考人员对含可燃冰样品气体组分及同位素分析表明,钻探区可燃冰富集层位气体主要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达98.1%,主要为微生物成因气。

 

《报告》显示,获得可燃冰的三个站位的饱和度最高值分别为25.5%、46%和43%,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可燃冰地区中饱和度最高的地方。

 

“海洋六号”助力可燃冰勘探

 

去年10月,我国第一艘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仑头码头鸣笛,正式入列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船队建制。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马申达介绍说,“海洋六号”可燃冰综合调查椋是依据我国海域特点和海洋地质需要,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可燃冰综合调查船,它将以海底可燃冰资源调查为主,兼顾其他海洋地质、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它的入列,将加快我国海洋可燃冰调查步伐。

 

“海洋六号”船长106米、宽17.4米,最大吃水5.7米,设计排水量4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调查船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国际T进技术及设备,配置了4000米级深海水下机器人[56.58 -0.67%]“海狮号”、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层剖面系统等,总造价4亿元,装备条件在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队伍中首屈一指。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着眼未来,积极探讨海底可燃冰安全环保开采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信不久的将来,沉睡在海底千百万年的可燃冰终将浮出水面。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可以被直接点燃。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何残渣和废气。

 

可燃冰,被称为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