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初期,不仅确定了节能减排的十大重点工程,而且,还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来保障节能减排指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实质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把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推动工业节能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效。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淘汰低能效炼铁产能1.1亿吨、炼钢产能6863万吨、焦炭产能1亿吨、水泥产能3.3亿吨、造纸产能998万吨。同时,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而且,自今年开始,我国工业部门开始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
保障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顺利推动,我国先后制定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13种产品(工序)能效标杆指标,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推广行业节能减排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我国还安排巨额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并积极推进节材代木和水资源节约,开展代木包装和强化回收试点,设定钢铁、纺织、造纸3个行业20类产品单位产品取水量指导指标。
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了金属尾矿、赤泥(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十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也在快速推进中。此外,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和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工作日益加强,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陆续产业化。
同时注重推行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聚氯乙烯、钢铁、纯碱、氮肥、磷肥、硫酸、电解锰、纺织等17个重点行业115项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在全国推广。
链接
国家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
一、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更新改造低效工业锅炉,建设区域锅炉专用煤集中配送加工中心;淘汰落后工业窑炉,对现有工业窑炉进行综合节能改造。
二、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建设以采暖供热为主热电联产和工业热电联产,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以及低热值燃料和秸秆等综合利用示范热电厂F
三、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改造和建设纯低温余F发电、压差发电、副产可燃气体和低热值气体回收利用等余热余压余能利用装置和设备。
四、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在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改造;发展煤炭液化石油产品、醇醚燃料代油以及生物质柴油。
五、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更新改造低效电动机,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对电机系统被拖动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六、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对炼油、乙烯、合成氨、钢铁企业进行系统节能改造。
七、建筑节能工程: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4个直辖市和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并实行全过程严格监管。
八、绿色照明工程: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节能灯生产线技术<造,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应用。
九、政府机构节能工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综合电<改造,新建建筑节能评审和全过程监控,推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
十、节能监测和<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省级节能监测(监察)中心节能监测仪器和设备更新改造,组织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等。
关键词:挑战
中国工业节能减排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现象仍较普遍,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高耗能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动碳交易、碳关税等节能环保技术标准、贸易壁垒和准则,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中国工业生产党逃嗳扔嘌估朔丫薮螅能源转换、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节能与科学用能的研究和指导薄弱,这也是当前中国工业用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节能减排: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掌握经济、有效的污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燃煤氮氧化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控制芯片、袋式除尘器的耐高温滤料和脉冲阀、脱O催化剂、高强度抗污染的垃圾渗滤液膜材料还依赖进口,大机组脱硫装置、脱硝装置、垃圾焚烧成套设备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因此,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自行开发生产也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词:资本推动
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不仅需要调整结构,还需要先进的技术,但是这些内容归根结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融资难一直是阻碍节能减排工作的一大障碍。如何让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资金的作用不可忽视。
近两年来,中央投资在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包括推广现在搞的绿色照明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中央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如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绿色信贷”政策,是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实现。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俺郑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也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结构调整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发达国家工业化200多年遇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
另外,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我国实行“先易后难”的策略。关停小火电等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十一五”已大体解决,今后,节能减排更要靠调整结构等措施完成。
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主要是:产业梯度转移由“产业链整体式转移”取代“产业链分拆式转移”,“高端技术合作”取代“低端产业转移”;产业由实转虚、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主要焦点转变为产业的组织程度和组织效率;而产业政策,即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产业的导向和规划,成为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主要变量。
我国“十二五”规划基本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定量指标。一是“十二五”末,第三产业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4%。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5%。三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比2010年提高10%~1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左右。
2010年出台的节能减排政策法规
●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
●4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提高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工业领域中小企业为重点,包括国家重点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涉及的中小企业,重点工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以及各地确定的节能减排重点中小企业。
●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
●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要求限期取消现行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优惠。明确继续对电解铝、铁合"、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8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6月3日,"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国家将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坚决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切实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明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
●10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七大新兴产业,享受专项财政资金支持。
关键词:“十二五”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实现我国承诺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国现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靠节能提高能效,其贡献率要达到90%以上。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编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初步考虑,“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把落实责任、加强法制、完善政策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管理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长效机制。
要落实目标责任。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重要约束性指标,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及2011年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评价考核办法。
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通过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
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 化升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要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大节能 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加大高效节能家电、汽车、电机等推广力度。
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对标,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加快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发展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公共机构节能。推进节能精细化管理。
要完善政策机制。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推行产品“领跑者”能效标准、能效标识等市场化节能管理机制。
要强化依法节能。认真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菇谀芴趵等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法规和标准,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制止各种浪费能源行为。
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弘扬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使节能低碳和绿色消费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延伸阅读
“十二五”节能减排 将增加“脱硝”指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其突破口很可能落在脱硝上。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徐京生在12月2日“十二五”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研讨会上透漏,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高达万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等各方面,未来的投资额将不断扩大。”徐京生说。“今年,国家在节能领域的投资已达883亿元,而环保投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则更加巨大。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环保新要求是脱硝。‘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对脱硫、除尘进行了强制性规定,‘十二五’期间脱硝会被确定为环保的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