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分论坛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作了“节能减排与标准化”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不仅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给世界带来的危害和减少碳排放的急迫性,而且提出碳标准的制定对节能减排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制定碳标准一方面为了承担国际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消除对外贸易绿色壁垒的推力之一。
减少碳排放比冒险好
2007年11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可以证明的事实”。气候变暖的危害众所周知,不仅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会导N海洋酸化,海岸带被侵蚀,海平面上升,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岛国,甚至包括上海、天津等大批海岸城市都会遭殃。
权威部门通过采集南极冰芯,测量不同年代冰中气泡的CO2浓度发现,过去的1万年,大气中CO2的浓度大约是280ppm;工业革命后接近390ppm,近200年增加了40%。从20世纪初开始,地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7℃,而且最热的10个年份都出现在1997年以后。瑞典物理与化学专家阿列纽斯通过计算指出,大气层中的CO2浓度如果加倍,地表温度将上升5至6摄氏度,相当于给地球包裹上了第二层毯子。
事实上,全球国家使用的90%以上的能源都是高CO2排放的传统化石能源,其中煤的CO2排放量居于首位,比石油和天然气高出36%和61%。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用煤大国家之一,这种能源结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所以中国面临了更多的国际压力和挑战。
为了减少CO2排放和节约能源,一方面中国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节能和减排是两个层次上的概念,减排是一种国际行为;节能是一种国民行为,关注的是家庭、企业和国家的直接利益。
来自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在2006年发表的《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化》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使全球经济下挫5%至10%,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气候变化总成本的增加量相当于全世界每个人的福利都将被削减20%。
虽然现在对气候变暖还存在争议,但是国际一致认为现在实质性地减少碳排放,肯定比冒险的后果好得多。
中国因何制定碳标准
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产品生命周期——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足迹”)在产品标识上用量化的指数表示出来,以标识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英国等很多国家制订了碳标识,英国有2500种商品具有碳标识,而且制定了完整的温室气体管理标准。
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基础平台类标准:温室气体管理术语标准;温室气体管理体系规范;核查人员要求;核查机构要求。
第二,实施类标准:组织层次排放量化标准;产品层次排放量化标准;大型活动排放量化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规范。
第三,检查类标标准:组织层次排放核查标准;项目层面排放核查标准;产品层面排放核查标P;大型活动排放核查标准。
第四,评价类标准:低碳企业评价通则;低碳园区评P通则;低碳城市评价通则;低碳产品评价通则。
相对而言,相关标准方法复杂, P国基础工作薄弱,缺乏相关数据支持,掌握使用困难。但是,目前中国已经制订并发布了41项能效标准,涉及家用电器类12种;照明器具类8种;商用设备类 4种;工业设备类9种;办公设备类2种;交通工具类6种等6大类产品。截至今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已经对国家实施的六批21类产品开P了能效标识管理工作,5年累计节电1500多亿千瓦时,减排CO21.4亿吨。
因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和标准化能够为政策、法规、协议和机制的确立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持;确定全球一致的术语、方法和检测、测量体系;为监测、计算、评价、论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走向市场搭建平台;为政府和机构(包括企业上)建立优化的管迹话凑胀骋坏谋曜纪贫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节能减排的市场化运作提供支撑;通过标准化的宣传和实施提高公众的关注和参与程度;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推动技术发展和培养人才;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标准化技术指标体系,应对国际上出现的新机遇、新变化和继粽健!
因为气候变化国际标准的广泛应用有可能给我国带来大范围的行业技术入迹导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利益受损,给我国企业和产品带来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如果气候变化国际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对同类产品进行评估,将对我国的出口产品不利。气候变化国际标准会为碳税提供技术支撑,威胁我国出口商品,因为这一标准的推出给中国企业碳排放评价制造了技寄讯龋增加了成本,进而也就影响了竞争力。产品“碳足迹”走向认证、标识的可能性很大,这将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例如,台湾要求大陆企业提供碳标识,假如全世界都出现这种情况,对中国贸易将形成新挑战。